南京炮兵学院组织沪宁国防生集训纪实

  一年一度的暑期国防生基地化集训如期举行。来自沪宁地区8所高校的633名国防生,汇聚在南京炮兵学院。从地方高校到军队院校,从知识殿堂到火热操场。短短的26天时间,看一群怀揣绿色梦想的校园骄子如何化茧成蝶,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军人。南京炮兵学院国防生集训学员旅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聚焦高校国防生的弱项短板,精心策划、精准发力,推动了大学生向国防生的嬗变,铸好国防生这块“钢”。

把体能素质挺在前
   

  走进战术训练场,呐喊声、拼杀声不绝于耳。
    在国防生二营和三营之间的战术比赛上,第一组的较量看似毫无悬念。身材瘦小的李阳和体重超过200斤的“东北大汉”孙楷力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一声哨响,李阳“嗖”地冲了出去,凭借速度优势抢夺先机,可是还没高兴多久,在快要进入高姿铁丝网时帽子突然被铁丝网挂住,掉在地上。而一旁的孙楷力却没能把握住这一反超的机会,由于体能的大量消耗,在进入高姿铁丝网之前他便累的停下来休息。最终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李阳成功取胜。
    “相比于军校生,国防生的体能素质有着明显的劣势,这是他们走进军校需要强化的地方。”二营教导员周远表示。
    “比赛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员牢固自身所学。提升作为一名指挥员所需要的能力素质,为即将到来的第一任职打下基础。”在一旁全程观看比赛的旅长姚建军赛后表示。
    据了解,为全面夯实国防生体能基础素质,学院针对国防生还开展了武装五公里、体能小比武等项目。

把过硬作风练在前
   

  前不久,一场大雨不期而至。
    “没有雨伞怎么去食堂?”
    “昨天洗的衣服还没晾干,今天要再被淋湿了,还怎么训练?”
    “要是被雨淋感冒了怎么办?”
    ……
    听着这些与军人身份极不相符的话语,看到有些学员还悄悄拿出了雨伞,参谋长尹巍灵机一动:风雨来临,这不就是锤炼军人作风的最好时机吗?他当即决定,全体国防生雨中组织五公里训练。
    全旅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跑进雨中,一时间,感染了所有国防生。大家迈着整齐的步伐从楼道中跑出,喊着响亮的口号奔向训练场。就这样,一场特殊的训练在雨中拉开了序幕。
    “冲啊!”“坚持住!”一时间操场上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学员周瑞体形较胖,跑了几圈就有些吃不消。素有长跑健将之称的郑瑞杰从他身后一把将他推住,“别掉队,还有5圈就跑完了!”雨水夹杂着汗水顺着周瑞的头顶流下来。最终,全体国防生以百分之百的出勤率完成了此次特殊的训练。
    “培养国防生的军人意志和作风,靠口号喊不来。只有让他们真正走进训练场接受训练,走进风雨中接受洗礼,亲身经历一回,才能真正尝到兵的味道。”尹参谋长如是说。

把团队力量凝在前
   

  “加油!加油!”操场上加油呐喊声震天。国防生一营、二营两个单位正组织拔河比赛。
    只见绳子两边的“大力士”铆足了劲,憋红了脸拉着绳子。“一二一二……”一营的参赛选手有节奏地喊着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而在绳子的另一段,二营的队员们则用尽全力将重心下压,每个人的身子都几乎挨到了地面。“嘟!”的一声哨响,一营最终凭借团队力量以微弱优势获胜。
    一根不起眼的拔河绳,牵动的不仅是分列两端的40名拔河“大力士”,还有把加油声喊得震天响的数百名国防生。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一营营长刘成亮在和国防生谈心时说,军队是一个非常讲究和追求团结的地方,只有相互配合、攥指成拳才能形成合力。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打好仗、打胜仗。
    此外,学员旅还相继开展了学唱院歌、拔河比赛、篮球比赛、拉歌比赛等主题鲜明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让国防生在寓教于乐中领悟感受团结的力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