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改革工作研讨会举行

  8月24日,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改革工作研讨会在天津举行。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巡视员兼副司长范广升、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尹国臣、天津市体育局副局长王洪,天津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王欢,以及来自总局各相关中心,北京市体育局、湖北省体育局、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等地方体育局和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至今已经实行二十余年,这一制度既成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全民健身工作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随着全民健身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于群众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近一时期,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会同各有关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制度进行了调研,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二十余年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同时发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评估报告(2011-2014年)》、编写了《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报告1994-2014》等一系列调研结果。根据相关调研情况,此次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改革研讨会,旨在探索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机制,确保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作用。

  研讨会上,各方代表各抒己见,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的核心力量,也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为了更加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应当广泛搭建信息服务和组织载体,及多元化培训渠道等,吸纳一切有志于体育志愿服务的人群加入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将体育院校师生、项目协会中的专业人才吸纳到队伍之中。其次要构建指导员队伍分类体系,调动体育项目协会等专业社会组织力量,提升指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优化指导员队伍结构。

  此外,与会代表认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颁布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这些年来社会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政治稳定,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对体育的要求、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都在逐渐上升。同时,体育在我国的局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百姓对于指导的期望要求也在变,从以前的有人指导就满意,到现在的不仅要指导得好,还要讲求科学,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水平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再有,全民健身的使命在变,如今的全民健身要向科学健身改变,从原来的要求练,转变为科学练。不仅如此,传统的健身形态也在变。所以,现在要将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深度融合,这两个国家层面的战略不仅与体育息息相关,同时也跟中华民族的根基相关。因此,这些变化必然促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发生变化,所以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改革上也需要紧跟形势,以满足广大群众对于健身的需求。

  与会代表建议,在今后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改革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指导员的年龄设限问题。现在很多人都非常踊跃地参与到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中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不少人在指导工作中已经有些吃力,不利于长期进行指导。在未来的制度中,可否考虑对年龄设限,同时对于文化水平也需要加以考虑,以便更利于对大众进行指导。

  此外,与会代表认为,今后指导员可以分项目进行培训和管理,同时将优秀指导员的服务指导课程、时间、地点向社会公布,让有需要的人可以“按图索骥”。在此基础上,代表们还建议,今后在指导员培训时,除了完成国家大纲培训课程以外,可按照参培人员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展开一些包括急救、伤病防治等与科学健身息息相关的课程,这样指导员在今后的培训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传播科学健身知识给广大群众。

  本次研讨会上还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核分离细则;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改革与换届基本方案;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评价细则;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官网及数据库应用服务平台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谈及本次研讨会,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组织建设处处长杨光宇表示,此次研讨会通过各方人士的积极探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今后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改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建议。未来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将秉承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继续服务全民健身事业,服务大众体育健康工作,为实现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