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段位武术展演侧记

  作为第二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的展示项目,中国武术段位制以集体展演的形式将中国武术多种传统拳法和器械运用浓缩展现,让观众在短时间内饱览了更多的不同武术项目。
    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的第二个比赛日上午,赛场内安排了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和段位武术三个项目的同场比赛。竞技项目比赛,运动员高、难、美、新的技术动作不时迎来观众的阵阵掌声;传统项目比赛,参赛选手朴实无华、简单实用的技术招法同样得到观众的认可;而以8位运动员集体展演的段位武术项目,则是融单练与对打为一体,这种“练打结合”的技术特色也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
    本次运动大会,共有来自全国20支代表队的160名选手参加武术段位制展演,他们分别集体展演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太极拳(陈、杨、吴、武、孙、和式)、二节棍、咏春拳、长拳、剑术、短棍、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戳脚、翻子拳、八极拳、螳螂拳、五祖拳。
    第一个上场的辽宁代表队,以一套动作刚劲、发力迅猛的八极拳夺得了9.13的高分。第二个上场的东道主代表队,则以动作舒展大方、节奏明显的长拳演练征服了全体裁判员,最终以9.14分拔得头筹。河南代表队的少林拳表演也不甘示弱,充分展示了少林拳动作迅猛、刚健有力的风格特点,最后与辽宁队并列第二。云南代表队展演的形意拳,节奏鲜明、劲力纯厚。陕西代表队将翻子拳“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的风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山东代表队展演的螳螂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河南、陕西、北京、天津、河北、四川6个代表队,则分别演绎了“陈、杨、武、吴、孙、和式”6个太极拳流派不同的技术风格,让观众目不暇给。福建、广东两个代表队演练的五祖拳与咏春拳,步法稳固、手法多变,充分展示了南派武术的风格,让观众耳目一新。身着白色中山装的北京代表队,将手中的两节棍舞得是上下翻飞,变化多端。上海代表队的剑术演练,刚柔相济、吞吐自如。山西队的短棍以调手换把见长,动作简易而妙趣横生。
    不到两个小时的展演,让观众感受了段位武术别具一格的技术特色,也深深领略了中国武术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拳种特色和兵械风采。
    据了解,历经18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动了武术锻炼方法的科学传播,推动了全民武术锻炼体系的规范,推动了群众性武术活动的开展,以武术段位制技术为核心所形成的段位武术也已成为武术运动中的一支生力军,有力推动了武术运动的普及。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