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湖南总队直属支队 向极限要战斗力

  国庆时节,长沙北郊。随着一枚爆震弹响起,武警湖南总队直属支队营区硝烟升腾,一场实兵实装实战对抗演练拉开帷幕。霎时,立体封控、武力打击、营救人质、协同制服紧锣密鼓展开……

锤炼过硬体能 让单兵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现命令你中队10公里武装越野,限时40分钟……”10月8日清晨,特勤中队一阵急促的哨音划破清晨的宁静。

  “出发!”指挥员一声令下,特战队员们疾风电掣般向终点发起冲击。这条被队员们誉为“魔鬼道”的制胜路,过去一趟下来至少需要70分钟,遇上暴风雨、地面泥泞等情况,时间会更长。

  “快些,再快些,活动开了好训练!”刚经过第一个上坡,中队长李闪亮便呐喊起来,掐表一算:经过这里的时间比平时缩短了一半还多。下士张汉儒告诉笔者:“虽然10公里武装越野是‘家常菜’,但在这条路上从来没有跑过这么快。过去中队干部强调最多的就是要注意路况,确保安全,没在意时间。”

  天公不作美,越野途中风雨大作。“此处泥泞过深!”尽管跑在前面的队员有提醒,但后面的队员还是没有逃过此劫。战士罗永恒左脚陷了进去,用力一拔,鞋子留在了泥泞里,来不及穿鞋,他光着脚跑去,消失在队伍中。最终,中队以36分钟的成绩到达了终点,顺利通过考核。

  休息不到20分钟,官兵们又开始负重冲刺300米,10个来回后,马不停蹄进行100次抓举弹药箱,紧接着又扛圆木深蹲50次……

  开发临界性能 让装备的效能发挥到极限

  今年9月,支队欲选拔一批射击教员,廖纪兴对此信心满满,势在必得。可就在精度射击预选赛中,他竟因脱靶爆了冷门。

  “平常5发子弹,最低成绩也是48环,这回却为何脱靶了?”面对“神枪手”的失利,官兵们面面相觑,连廖纪兴自己也匪夷所思。

  原来,这次考核,考官一改往日的整数距离,而是随机设置靶位,由射手自行判断距离。而恰恰是这个出现在平常训练条件外的“敌人”,让“神枪手”彻底失准了!“战场上,敌人不会在固定位置等着你打,掌握主动权,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武器操作的熟练性!”支队领导反思。

  支队将超限机动、超限射击列入年度训练内容,在“临界值”上求得突破,让官兵在实战检验中让装备效能发挥到极限。他们边总结边摸索,先后研究制定了《极限射击动作规范》、《武器装备操作使用保养规范》,保障日常训练、考验验收有序展开。

  整合联动内能 让协同的精准发挥到极限

  特战队员进行下滑实施空中悬停射击;通信分队时刻传输画面;防化分队原地待命……这是支队近日组织情况演练的一个场景。跟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演练特勤中队不再唱“独角戏”,工兵、防化、通信、卫勤等专业分队全部配属到位,在同一场地练协同练配合。

  这一转变,缘于上次因协同脱节而导致的意外败北。血的教训,使人铭记。议训会上,“一班人”深刻总结:“实战中多种力量交织融合,能不能把这些力量攥指成拳,快速取胜,关键要整合联动内能,实施精准协同。”

  他们结合使命任务,打破以往“各自为战”的训练模式,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瞄准重难点攻坚克难,着力打造执勤、处突维稳、反恐突击、抢险救援、应急保障和空中机动“六种力量”建设;采取情况诱导的方法,狠抓实战化背景下单兵、班组、分队之间的协同配合……一段时间下来,不仅有效缩短了训练周期,还实现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一走向联合的转变。

  “合成出合力、合力能制胜,让协同的精准发挥到极限,实现机关与基层、分队与配属之间的配合默契高效。”支队参谋长王茹林向笔者介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