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集团军某团用智能化考核器材测体能

  考核数百人,不见几个“官”。近日,第39集团军某团组织机关干部体能考核,笔者在现场惊奇的发现,以往那种贴标签、掐秒表、数圈的考核方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电子考官”。

  “新《军事体能训练大纲》强调,要提高体能训练标准,有效提升训练成绩。”在现象组织考核的该团政委章海军介绍说:“我们引进的‘一体化’体能测试系统和‘智能化’体能测试仪器,能够精准的反映连队整体和个人的体能数据,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科学快速的提高体能素质 。”

  笔者了解到,所谓“一体化”体能测试系统,就是俯卧撑、仰卧起坐、10米乘5往返跑三种测试仪,分别可以同时连接10组进行测试,只需设定好相应的标准即可。

  笔者看到,考核区内,小桌板大小的俯卧撑测试板上印着两个手掌图形,中间是一个5寸左右大小的感应区,与之相连接的是一个显示时间和次数的显示器;另一边,三个仰卧起坐测试器并排放置,每个测试器上连接一高一低两个红外探测仪,分别感应考核对象仰卧和坐起时的位置。

  “两手和测试板掌印重合,眼睛看着显示器,胸部向感应区靠拢,显示器左边是时间,右边是完成的次数……”作训股参谋杨伟边示范动作边讲解仪器构成边告诉笔者,如果测试人员动作不够标准,仪器不会计数,也就意味着标准更高、更统一。

  以往,体能项目测试时都是人工监考,标准把握不一致说,也会有偏差,俯卧撑动作不够标准、仰卧起坐动作不到位、10米乘5往返跑没踩到线等现象不是个例,但大都被肉眼“差不多”“大概”等模糊的评判标准所忽略。时间一长,导致一些官兵体能测试时标准意识下降了。

  “不论是过去冷兵器时代、火器时代,还是现代信息化时代,强健的体魄都是作战的基础。”章政委对记者说,在提升战斗力的“大棋盘”上,体能训练如同武僧“扎马步”,既是基础也是关键。

  然而,从该团一次测试摸底看,还有一部分官兵、特别是机关干部的体能基础并不扎实。为此,他们拿出专项资金购置了一批智能化体能考核器材,以此提升官兵体能素质。

  “1号位身体坐起位置没到探测仪感应区,测试仪没有计数……”基层考核员、装步六连上士郑武杰提醒正在进行仰卧起坐考核的政治处刘干事。随后,郑武杰道出其中的关键:初次使用精准程度高的智能测试仪,要求动作必须做到“标准化”,哪怕差一点儿,测试仪也不会计数,这对部分干部来说,还不太适应。

  “这样的成绩肯定更实事求是,官兵也会从心里更重视体能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该团副团长王勇介绍说,“电子考官”一碗水端平,避免了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更公平公正。

  带着好奇,记者也坐到仰卧起坐测试器上,亲身体验一把,真是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一口气做了20个,显示器上竟只显示了17个。记者不禁感叹:要让“标准化”测试仪100%认可,还真得下大力气训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