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用专业评分彰显水准

  虽然在国内很多赛事中担任过裁判,但参加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对天津理工大学教授苏长来来说还是第一次。本届武术节,他担任武术竞赛总裁判长,对这个久负盛名的武术活动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苏长来说,本届武术节竞赛单元在适当控制规模的情况下,仍有2000多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国际组选手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近700人。虽然武术节竞赛属于邀请赛性质,但组织方、裁判组还是将比赛提升到真正的规范化、标准化赛事规格,力争将赛事打造成最高水平、最高标准,而这一点努力也得到了各方人士的认可。
    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在不断发展、壮大,赛事已不仅仅只有少林武术项目。不过,国内、国际组选手参赛内容大多还是以少林武术拳种、器械居多。苏长来说,从比赛情况看,大多选手普遍具有较高的水平,不少国外选手的场上表现力、功力,应该都有8至10年的功底。
    他认为,国外选手的这种状况让人很是惊喜和欣慰。这次能看到这么多习练传统项目并且具备一定功底的海外人士,反映了我们传统项目的巨大影响力和生命力。他说,这部分人群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竞技武术水平在海外的发展和提高。
    苏长来介绍,这次比赛中,裁判组要求按照传统项目武术比赛的要求去进行评判,对难度没有要求。主要以选手参赛项目的风格、特点来作为评判依据,无论选手选择什么项目,都要看他是不是真正地掌握项目特点,风格是否突出,之后才看他的劲力、节奏。
    据悉,这次武术节对国际组选手格外重视,他们的比赛也基本上选派了国际级裁判和对少林武术比较精通的优秀裁判。苏长来认为,这不仅是为了更准确、专业的评分,也是体现中国武术国际水准的保证。
    在工作中,苏长来对这次比赛的现场观众也印象深刻。他说,开赛以来每场比赛现场观众都几乎爆满,充分反映了少林武术的影响力和河南人民深厚的武术基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