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打造文化品牌
近年来,广场健身舞活动在全国蓬勃兴起,成为全民健身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发展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众文化现象。省广场健身舞协会借鉴培育企业文化的经验,从培育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入手,推进全民健身、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广场舞活动文化品牌。
一是以培育广场舞活动精神文化为核心
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做到“两手抓”。一手以“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工作精神,振奋和激励全省广场舞协会工作者,努力争创一流。另一手以“团结、友爱、诚朴、向上”的精神培育广场舞爱好者,争做文明市民。主要抓了三个坚持:一坚持教育引导,提升人生价值。4月中旬建立了省协会公众信息平台,及时宣传好人好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加强精神文化传播。二坚持宣传引导,扩大影响力。在省体育总会的支持和指导下,联合省电视台举办“舞动江苏”全省广场舞大赛,组织海选100余场,参加队伍近2000支,全程参赛者近30000人,真正把比赛办到了社区,办到了百姓的“家门口” 。三坚持培育典型,以典型引路。通过全省 “最美领队评选活动”、到基层调研等方法发现各级各类典型,树立了宿迁市体育局、南京市江宁区、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南京市浦口区体育局等示范典型。
二是以培育广场舞活动环境文化为基础
一方面把广场舞活动同“幸福社区”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各地政府的支持,充分挖掘商业广场、企业、学校和社区场地等社会场地资源,积极为广场舞爱好者创造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新办法,为群众创造规范、有序、和谐的环境,用“三六举措”规范秩序、加强管理。“三个管理”即:坚持行政管理、社会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六项举措”即:一是坚持依规管理,制定了《江苏省广场健身舞管理办法》;二是引导“四自管理”,宣传《江苏省广场舞爱好者自律公约》;三是抓好领队管理,发挥领队示范带头作用;四是加强综合管理,将规范广场舞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及时协调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五是培育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引路,制订了示范市、区县、街道等示范工作标准,规范推广;六是建立联动机制,与南京市政府12345政府服务热线、南京市信访局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妥善处理群众投诉。今年南京市在中高考迎考和考试期间因广场舞活动而发生的投诉举报同比下降23.1%。
三是以培育广场舞活动行为文化为落脚点
一方面注重加强广场舞爱好者的行为规范。制定了《江苏省广场健身舞爱好者自律公约》和在中高考期间自觉停止活动的倡议书,先后到群众活动密集的地方宣传。此外,还采取宣传栏、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加以宣传,印发宣传册2000余份,发放《自律公约》扇30000多把,形成强大的宣传阵势。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广场舞领队和整个队伍的行为激励。通过建立“江苏广场舞之家群”和“省领队交流群”进行工作交流,每天发布各种正能量信息。定期组织召开广场健身舞领队座谈会和培训班,以会代训,让优秀领队介绍加强管理、崇尚公益、提升人生价值的体会此外,注重加强广场舞爱好者的行为转变。南京春江新城社区安置了近五万棚户区居民,有一个广场舞队的董队长带领居民跳舞健身,一次因内部纠纷,形成双方争斗,造成不良影响。省协会领导及时教育疏导,结对交友,使他有了很大转变。现在董队长严于律己,崇尚公益,变化很大。
江苏省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