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健康中国”视野下的“上海实践”
上海,一座动感之城! 在健康中国的“大健康”视野下,“绿地集团杯”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从4月23日拉开帷幕,到11月27日落下帷幕,历时218天。这一“市民奥运会”带来了“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全民欢乐”的体育嘉年华,让全城共度欢乐体育年。
走过春天,走过四季。从大众需求上寻找突破,从体育文化内涵中创新活动,从赛事改革中积极推进,17836场赛事活动,逾千万人次参与,赛事活动数量和参与人数均创历史新高,生动诠释了“上海动起来”的主题。
正如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指出,“通过市民运动会,将全民健身的理念传递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位市民,让体育运动成为更多市民的生活方式,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永不落幕的亮丽风景。”
“上海实践”交出了满意答卷。
爱好者需求 体育人追求
现场回放:这218天,从浦江两岸到东海之滨,从佘山脚下到金山鱼嘴;外籍人士、外来务工者、青少年、职工、老年人,农民、残疾人……第二届市民运动会向所有人群敞开大门,在申城市民爱好者间,掀起了一股健身热潮。
创新举办理念。65个竞赛项目中,新增的射箭、击剑、帆船、滑冰、瑜伽、铁人三项等15个项目,均为年轻人喜爱或新兴的运动项目。可喜的是,选手中20-60岁人群占53%,中青年人成了本次市民运动会参赛主体。
荷兰姑娘凯特琳随丈夫来到上海,在参与“铁三”训练、比赛中与来自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朋友结识。虽然凯特琳在努力地练习汉语发音,但对这座城市以及中国已不再陌生。
“人在上海,热爱运动”,是组委会定位参与者的“门槛”,无论是暂住的还是常住的,有户口的还是拿护照的,只要你热爱运动,只要敢于表现自我,就能自主选择、平等参与,共享健康欢乐。
赛事办得这么专业、这么火,关键在于上海体育工作理念的转变。
启示之一:坚持需求导向,始终把市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赛事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黄永平表示:“市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比赛,我们就办什么样的比赛,在项目专业化的同时,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项,让市民群众广泛参与并且乐在其中”。正是这种把需求放在第一位的理念,使得本届市民运动会群众的参与度、运动会的美誉度有了很大提高。在他看来,社会和市场主体表现出的活力和市场敏感值得珍惜,“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快速增长,如果能发现、关注、培育,最终不断去满足,城市将会更有活力,市民生活会更美好。”
拆掉篱笆墙 搭好大舞台
现场回放:“市民奥运会”,市民群众不是旁观者。
篮球在沪上百姓中大受追捧,此次以“市民篮球节”呈现。洛克体育携手解放日报,包括“市民篮球达人大海选”、“JUMP10世界街球大奖赛”、“国际篮球高峰论坛”、“NBA中国赛球迷日活动”、“市民运动会篮球总决赛”五大板块。篮球节持续4个多月,经过14个分站赛角逐,吸引了近千支球队、5000多名爱好者参赛,在上海刮起了一股篮球旋风。
“洛克篮球公园”只是一个缩影。路跑、休闲棋牌、篮球、乒乓球等大众参与最为广泛;帆船、板球、剑道等相对小众项目,也让爱好人群有了展示平台。
转变职能,积极推进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办赛,凸现了市民运动会的一大亮点。通过产权市场平台公开招商、赛事推介,65个竞赛项目的67项总决赛,以竞争性谈判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有20家企业和47家体育类社会组织中标。统计显示,办赛单位达到2743家,其中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超过三分之一。而竞争产生“鲶鱼效应”,倒逼传统协会加速转型,发挥作用。各种“互联网+比赛”的科技手段也在比赛中得到运用,各具创意,让赛事项目更接地气。
启示之二:坚持“开门办赛”,实现“创新”办会。
黄永平认为,过去更多关注自己的小圈子,在“一亩三分地”里自娱自乐。开放办赛后,涌现出一批熟悉市场规则、有想法有创意有闯劲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对丰富全民健身供给主体,扩大公共体育赛事服务资源起到了引领作用。
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从小体育到大体育,今后上海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全民健身推进中,努力创造一切条件,让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发挥更大作用。
整合好资源 提升新体验
现场回放: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市民高手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竞技。正赛之前,业余大咖们在跑道上飞跑,享受到数万观众为我助威的快乐,感受着大赛的氛围和魅力。
上海作为赛事之都,全年举办高水平赛事150场左右,40%是国际赛事。市民运动会与国际赛事结合,将相关资源与顶级赛事对接,让爱好者们走进在沪举办的国际大赛现场。嘉定奥林体育承办市民运动会自行车系列赛和总决赛,不仅举办多站环上海自行车赛,还推出国内首创的格兰枫度自行车马拉松赛。全年赛事吸引国内的100多支车队及俱乐部、上万人次车手参与。总决赛还在F1赛道上进行,上演单车版“速度与激情”。环崇明岛国际自行车赛、射箭世界杯、网球大师杯赛等,都有“草根民星”挑战偶像,和大师们零距离互动的身影。
大赛带动民生体育。倡导多元化办赛的同时,不忘服务、监管和指导。一支来自体育部门的观察员队伍不断沉入一线,以“啄木鸟”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办赛主体履行应尽职责。
启示之三:坚持整合资源,坚持改革创新。
“要勇于从传统、封闭的小圈圈里走出来,让体育事业、体育产业从封闭走向开放。改变以往各级主管部门大包大揽的传统套路,从体育部门自己办体育,更多地转到管体育,才能实现从小体育到办成大体育,真正回应好人民群众的关切。”黄永平认为,通过市民运动会的尝试、探索,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对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增添了信心。
在浦江奔腾的洪流中,在时代航行的巨轮上,上海体育将紧随新变革带来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