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健康 增福祉 全民健身成时尚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今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论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重点任务。今年10月,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的发布,一个全新概念以白纸黑字的形式进入人们视野,落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健康中国。
    2016年,体育“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民健身计划》开启新周期之年,在这个注定让人难忘、让人瞩目的年份里,体育的光芒一如既往地继续照耀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用全民健身的火热激情,照亮通往健康中国的大道。
    今年的中秋假期,3万余名幸运跑者中签第36届北京马拉松赛。从最初的86人参赛,到如今参赛名额的“一票难求”,这项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见证了中国全民健身事业的黄金发展期。据中国田协10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306场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注册,平均到每个星期就是6场,国内马拉松赛事呈井喷之状。各类跑步赛事不仅几乎遍布全国每一个省区市,各类二、三线城市,甚至地方区县也都成为赛事主办的主力军。广大百姓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加入到“跑友”行列,加入到红红火火的全民健身的大军中,全民健身正逐渐成为新时尚。
    作为健身10年的体育达人,36岁的李响见证着健身带给自己的变化,也见证着健身在中国发生的变化。
    “以前,健身方式比较单一,就是跑步、游泳、乒乓球,近几年,马拉松、骑行、瑜伽、健身操流行起来,后来又有了智能化的运动装备和各种健身APP,健身内容、方式也更为多元化。”她说。
    2016年,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全民健身事业不断丰富内涵。全民健身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并提出了“形成全民健身新时尚”的新要求。全民健身被融入了健康中国建设,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用整章篇幅提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并围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让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成为体育工作的又一重点内容。
    百姓的期盼就是体育人努力的方向,大力发展全民健身就是服务身边的你我他。各地体育部门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尽一切所能为百姓参加健身锻炼创造便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让国人真正从“全民健身”中享受“全民健康”。
    江苏省目前13个地级市中已有8个在推行可使用医保卡个人账户余额健身。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刚就表示,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对于健康的意义愈发凸显,打通医保卡的健身功能,是将医保卡的治病功能前置为防病,是在储蓄健康。
    陕西省的“健康陕西网”和“陕西省全民健身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把场馆、设施、社体指导员、国民体质监测、健身知识普及推广咨询、赛事活动等资源融为一体,解决广大群众“想健身、到哪健身、如何科学健身、参加健身赛事活动”等一系列问题,实现陕西全民健身的科学化、智能化。
    “现如今人人都关注健康,国家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我想咱老百姓每天锻炼锻炼身体,大伙儿聚在一起乐呵乐呵,健健康康生活就是幸福。”家住北京海淀区万柳地区的乔雁很感慨。她说,这些年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多了,大家能够就近、就便锻炼身体了;身边的健身活动多了,街道最近还刚刚举办了乒乓球比赛,每次老伴儿得了奖回家都特别开心。其实,健身就是日常生活,健康中国就在不远处。
    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全民健身的概念不断向上发芽、向下生根,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享受健身乐趣、拥抱健身热潮。无论是一年全国各地跑上几场全马、半马的健身达人,还是常常“秀身材”、“秀肌肉”的俊男美女,抑或是一天不落的跳着广场舞台的大妈们,几乎每个人都能在健身热潮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