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身预防伤病取消仰卧起坐没有必要

  最近,网络上热议“仰卧起坐导致瘫痪”话题,还提出“用平板支撑代替仰卧起坐”的观点。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郭建军。

  仰卧起坐作为一个经典的力量练习动作,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等领域中已存在多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也采用“一分钟仰卧起坐”作为评价学生力量耐力的指标。1985年全国开展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监测工作时就有仰卧起坐,至今网络热议的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其中就包括不同年龄学生人群仰卧起坐成绩下降。郭建军表示,网上议论“用平板支撑替代仰卧起坐”是没有必要的。体质的变化需要用指标的变化来衡量,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很多的标准和数据,有一整套的评价体系。如果用平板支撑来替代,没有相应数据进行衡量,如何判断体质变化。另外,仰卧起坐引起的相关伤害也不是简单的动作问题,而是因为本身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

  郭建军认为,运动是一把双刃剑,都会存在风险。不能因为有意外,就取消仰卧起坐这个项目。体育本身最重要的原则是循序渐进。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要鼓励孩子形成运动习惯。如果说孩子没有锻炼习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做运动,自然就会加重了风险。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第六章第三节提出“促进体育融合”,而且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特别强调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路径和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说运动一定健康,健康不健康需要从孩子的生长发育来出发,要有风险意识和健康意识。通过体育课,来让孩子掌握体育健康知识,掌握体育健康技能,不可能通过体育课完全获得健康。学校是教授健康技能,而不是给予健康,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人以鱼。

  “体测目的是考查学生有没有动起来。其中的一分钟仰卧起坐只是一个测试动作、一个评价指标,需要循序渐进,来了解学生平时是什么样子,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郭建军说,没有一项运动是百分之百安全,应该面对问题去解决,不能有了问题就取消。

  郭建军指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目前,确实存在仰卧起坐动作不标准的问题,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人的适应能力通过体育是不断提高的。适应的前提就是循序渐进。把握住这一原则,就会将风险降低。不能说动作准确,就一定没有意外。动作正确不是解决伤病的唯一办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