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开展耐寒能力训练侧记

  进入数九寒冬,新疆阿尔泰山银装素裹,俨然成了一个冰雪的世界。这里位于祖国版图西北,曾经科学测量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1摄氏度,有着“第二寒极”之称。官兵在这种严寒条件下执勤训练,不但易疲劳,而且容易发生冻伤。
    “耐寒能力训练是每年我们团冬季官兵的必训科目。”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团长冯啊宁介绍,他们边防团依托天然环境,直面风雪,挑战严寒,科学开展冬季耐寒能力训练,锻炼官兵在严寒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不断提升部队遂行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科学组织 耐寒知识更丰富
   

  综合训练场,时下气温零下12摄氏度。步兵营机炮连官兵脱去鞋袜,赤脚在雪地进行十米往返,停下后用积雪搓揉脚趾等部位。全程跟随的军医李磊在讲解着防冻知识:“雪地短时间快速行走,既可以加速脚部适应寒冷、增强抗寒能力,最好的是预防和减少冻伤等疾病发生。”
    脚从热腾腾的鞋袜里到冰冷的雪地上,许多战士冻得龇牙咧嘴,但随着皮肤被雪搓热,起初的不适已逐渐适应,这时候李磊则让大家穿回鞋袜,进行雪地竞走练习。
    “用积雪搓揉皮肤叫‘敷温疗法’,能有效预防冻伤,但要适度掌握训练时间。”战士陈庆宁说,通过耐寒训练,他对驻地的严寒环境适应了很多。
    小陈来自四川,初来乍到对环境极度不适应,隔三差五出现干冷、流鼻血、头晕、胸闷等现象,偶尔患了感冒打针吃药不见好转。然而他康复后观看了一次连队组织的耐寒能力训练,光着膀子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雪地里摔跤的画面看得小陈目瞪口呆。
    “边防军人从来不等环境来适应,而是主动适应环境。”面对班长的告诫,小陈咬紧了牙关,当场就投入到训练当中。

创新方法 训练科目趣味强
   

  耐寒体操、赤膊拉力赛、天然雪浴、冷氧长跑……为提高部队在严寒中的耐寒能力,该边防团结合训练大纲和人体耐寒极限资料制定了军人耐寒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他们奇招迭出,创造性开展多样训练项目,使训练变得生动有趣。
    结合“五禽戏”、“捕俘拳”、“军营广播体操”改编的“耐寒体操”广受官兵欢迎,也成了每天早操活动身体时的必训内容。之后的“冷氧长跑”则更多地激励官兵的血性斗志。
    “其实冬季长跑有很多好处!”副参谋长张晓兵饶有兴趣地说,官兵在严寒的空气中奔跑,能提高人体吸收氧气量,同时又能刺激机体保护性反应,加速脑部血液流量,调节大脑体温中枢来供给大脑更多养分,使大脑愈加清醒,激励大家血性的同时,对大脑的记忆功能同步增进。
    耐寒训练中,天然雪浴无疑是最具有挑战的一项。赤裸上身在雪地中承受严寒,同时将雪洒在身上,不断挑战耐寒极限,让人睹之震惊。与此同时,更富乐趣的雪地CS、雪地足球、雪道百米跑等项目轮番展开,在考验力量的同时检验着官兵的耐寒能力。

运用成果 耐寒助力战斗力
   

  每年冬季野营拉练,是官兵与严寒斗争的最大“战场”。
    该团适时将官兵拉至大漠雪海的边防线上,不仅进行常规科目训练,还要开展行军与输送、攻坚战斗、奔袭驰援、战地野炊以及各种辅助性的耐寒训练。在全天候的训练期间,官兵除了携带的装备器材和个人物资外,仅防寒衣物就有4到5公斤。衣物厚,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极易出汗,而在严寒的环境中,汗水很快便被内衣渗透,寒风一吹立即结冰,成为名符其实的“铁甲”。
    食物遇风即凉,水壶倒悬不出,帐篷内更是四壁寒风,严酷的环境不断挑战着官兵的意志。然而在茫茫雪原之中,只看到官兵的战意在不断升腾。
    “笑傲风雪,淬骨炼魂。冬季的耐寒能力训练助力着战斗力的提升。”冯啊宁说,驻地自然环境恶劣,夏季炎热短暂,冬季寒冷漫长,只有立足实际开展训练,才能锻炼出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本领,为祖国守好边防线,成为一名合格的边防战士。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