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 体医结合推行“运动处方”

  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老体协联手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共同调查研究,促进老年人体育与医疗保健工作有机结合,为老年人量身订制慢病“运动处方”,有效地解决了老年人科学运动、防病健身等大问题,使全区三万多老年人从中受益。

注重监测慢病 制订健康“晴雨表”

  据统计,崂山区纳入管理的慢性病人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有高血压患者四万余人,糖尿病患者两万余人,冠心病患者一万余人,脑卒中患者近六千人,慢病已成为威胁健康的大问题。同时,慢病患者盲目选择运动方式导致的关节损害、肌肉拉伤、低血糖等运动性伤害情况也时有发生,指导科学健身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如何做到“少吃药,多健身”,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必须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崂山区老体协会从贯彻推行“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这一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开始,创新“体医结合”模式,重点研究慢病“运动处方”,通过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和健身站点带头人,鼓励和引导更多的老年人群参与科学健身活动和保健养生实践。
  为帮助慢病患者康复,崂山区老体协配合区卫生计生局,特地邀请市级医疗机构权威专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颈肩腰腿痛等老年人易患疾病,结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等国家规范的要求,组织编写了慢病患者“体医结合”9种健康“运动处方”,涵盖了“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白内障、便秘、颈肩腰腿痛、脑卒中、痛风、老慢支、慢性胃炎”等常年困扰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保证了“运动处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重综合性 编织健康“防护网”

  同时,通过各街道老年体协、社区卫生院和社区居委会的健身志愿者、医务人员形成覆盖全区的健康教育网络,积极宣传发动,免费发放慢性病患者健康“运动处方”,建立老年人慢病运动健康台账,实行跟踪随访。特别是在基层卫生机构,医生针对患者的病情,细心制订个性化的“药物+”、“运动+”饮食处方,在指导用药的同时提出适度运动的意见,达到精准施治效果。
  崂山区老体协设计的“运动处方”,是从运动方式、频率、时间、膳食等四个方面来编写内容、设计版面,力求图文并茂,方便阅读,通俗易懂,保证让老年人看得明白,记得清楚,做得容易,乐意参与。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老年病友健身队伍,他们用药治疗的同时,在健身带头人指导下一起散步、习练“八段锦”、“永新穴位健身操”等,既锻炼了身体,又达到了治疗防病的目的。现在崂山区各医疗机构已发放慢病“运动处方”达三万余份。
  为了保证健康“运动处方”的实际效果,崂山区老体协还及时跟进“永新穴位健身操”等的推广工作,制作了中医养生操视频光盘和中医养生保健手册,结合开展老年体育“三进”活动,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街道进行宣传示范,让百姓在社区和家庭的环境里就能健身养生,学习了健康生活理念,实现了“体医融合”。目前,已在全区免费发放“永新穴位健身操”光盘5300张,发放宣传手册、折页近一万余份。

注重实用性 筑牢健康“防火墙”

  值得一提的是,崂山区在糖尿病“运动处方”中,特别强调了注射胰岛素后重点防止不科学运动导致低血糖的危害,指出最好的运动方式是健步行,运动时间可以分段进行。在设计运动处方时,坚持有氧运动,强调老年人更要量力而行的原则,膳食方面着重强调少食多餐,不增加胰腺负担,三餐定时,维持血糖相对稳定。此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还专门举办了一次“糖友运动会”,糖友俱乐部的一位老年病友,按照个性化运动处方的要求,坚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坚持两次20分钟的健步行,锻炼成效比较明显,经过几个月的运动,体重下降了八公斤,血糖稳定在正常值范围。
  在此基础上,崂山区老年体协还出面协调区卫计局,多次邀请青岛市海慈医院等中医专家,走进崂山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开展中医养生“颈肩操”、“穴位操”和八段锦等的现场培训和指导。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健身操教练员500名,覆盖了全区机关、学校、社区的200多个培训站点。
  为保证慢性病患者健身“运动处方”的有效性,扩大社会影响力,崂山区老体协在全区推行了中医养生保健“三进”活动,展示“健身操”推广普及成果。在崂山区运动会上,组织全区健身操展演造成轰动。通过推广中医养生保健“三进”活动,使健身养生、科学保健活动成为机关干部、百姓追求的新时尚,成为健康生活的新常态,形成具有崂山特色的中医健身养生文化品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