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需保质量何时不再缩手缩脚

  开学后,笔者参加了湖南省郴州市一些中小学组织的体育抽测工作。在测试中了解到,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虽然得到了保证,但不少学校因担心体育课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得不取消了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体育教学项目,导致许多学生锻炼的内容和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很多体育老师不敢放开手脚上课,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怕一旦出事担责任。

  德、智、体是公认的学生成长的“教育三角”,而今已经不是等边三角形了。体育成了这个“三角”的最小角。然而在一些学校,体育课经常遭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繁重的升学压力,抑制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安全问题的担心,也束缚了学校放开体育锻炼的手脚。

  体育内容“缩水”

  “我们每周有3节体育课,上课时一般是先做操、跑步,然后是分组开展跳绳、4×100接力赛,自由活动时可以学舞蹈、打篮球……”郴州市十三中初二学生刘刚告诉笔者,男同学如果想玩跳高、跳远等容易跌倒性项目,可以自己去玩,老师一般不提倡搞那样的运动。总的来说,上体育课没有什么挑战性的项目好玩。

  趁学生们正在运动,笔者向体育老师了解运动项目的情况,他说:“这些年实施课改后,有些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已取消,如单双杠、跳山羊、投标枪等项目如今不敢练习了。目前体育教学完全按照教学大纲,以‘跑、跳、投’为主。其他器械类运动也有缩减……”

  体育课程“打折”,但学生的兴趣依然未减。在郴州市十三校门口,笔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发现许多男生喜欢篮球、足球等项目,对100米短跑、掷铅球等项目,不大感兴趣。女生则对羽毛球、健身操感兴趣的较多。

  刘刚认为,从小学到初中,体育课就是做操、跑步、打球,没有多大的差别。如果说有什么差别的话,就是读小学时经常玩沙包、跳绳,读初中不再玩丢沙包,多了跳远和坐位体前屈两项,这都其实是为了应付考试,因为中考时跳远和坐位体前屈可以二选一。

  “许多学生喜欢室外蹦蹦跳跳的体育课,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但家长对孩子疼爱有加,孩子有一点碰伤,家长都会找到学校理论。有的家长处理方式偏激,过度维权,导致体育老师只能缩手缩脚,一些项目都不敢做。”从教30多年的郴州市十三中体育教师李霞说。

  身体素质“打折”

  为规避风险,许多学校宁可减少或取消体育活动、降低体育项目难度,导致学校越是不敢开展体育活动,学生的身体素质越差,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越容易受伤,学校承受的风险防范压力就越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其实,体育除强身健体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尊重规则等诸多素养,但现在体育的育人价值被弱化了。

  “国家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实际上,体育课仍是短板,教学质量并没有上升多少。”家住郴州市苏仙北路的张先生说,小孩在郴州市十二完小读六年级,因为学生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体育项目较少,即便每天有大课间操、眼保健操,每周有3节体育课,也难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一些校长表达了体育教学中的无奈,一方面,家长对子女的安全和溺爱远远超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孩子,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禁止学生们在课间“追追打打”;另一方面,每年的高考、中考竞争压力也很大,老师绩效工资和年终资金都与学校教学成绩息息相关,体育成绩暂未列入学校年终督导评估考核范围。

  现在的学生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在父母的溺爱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上体育课运动强度稍微大一点,学生就叫苦连天,老师则担心出意外把教学强度一降再降;在家长和学校过分强调安全的情况下,天气稍微热一点,老师就得把场地转战到阴凉背光的角落,以防同学中暑,使得学生骨骼和肌肉对抗强度下降,大大增加了运动受伤概率。

  体育何时“松绑”

  目前,中小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2007年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校园体育锻炼热潮,但青少年“运动不足”问题仍然突出,体质健康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郴州市二中体育老师王湘成说,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敢于担负责任,真正为学生的体质健康着想,而不是在安全问题面前缩手缩脚、踌躇不前;媒体也不应将学生因体育锻炼受伤的事情炒得沸沸扬扬,社会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导向。

  2015年6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明确了学校体育运动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责任,为学校和体育工作者松了绑。对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意见,要求学校在第一时间按照预案要求及时实施或组织救助,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可会同体育、医疗、司法等部门及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组建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仲裁小组,对事故进行公平、公正的调查,提出仲裁意见,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令人欣慰的是,为有效转移学校体育教学、校外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风险,去年底辽宁省大连市明文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若连降三年将问责校长。这份政府文件将成为学校体育课“松绑”的突破口。

  “时下,转变观念是第一位的,在当前‘升学第一’影响下,包括学校、家长、学生在内的多方都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害怕学生受伤’成了套在体育老师头上的‘紧箍咒’。”郴州市教育局体卫艺科长许操林说,体育锻炼单靠学校很难做到,需要全社会改变观念,尤其是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在当前情况下,学校要完成挖掘德育功能和掌握体育技能两大核心任务,这样才能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前进一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