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二中转型打造青少年冰雪培养新路径
随着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我国冰雪运动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全国开展冰雪体育运动的省份已达29个。但是目前冬季项目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存在“少”“短”“缺”的现象,因此各地都在探索尽快补齐短板,短期内有所突破的培养路径。张家口市青少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学校则成为率先试水、创新采用“体教结合,高度融合”的培养路径、探索冬奥冰雪教育之路的全国唯一一所冬季奥运项目青少年培养学校。“全国重点媒体河北(崇礼)冰雪行”的记者们日前走进了这所位于张家口市的学校。
该校是2015年10月由一所百年名校宣化二中转型而来。学校现开设单板和双板两个大项,有专业教练6名、单板3名、双板3名。尽管学校转型不足两年,但第一批入学的50人已有17名双板运动员和14名单板运动员进入河北省队。在国内外大小赛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50名学员已经全部注册运动员成功。那么这些学生从何而来?学校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生如何兼顾训练与学习?“体教结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转型给所依托的宣化二中原有学生带来了什么改变?学校的培养新路径给冰雪教育带来什么启发?宣化二中通过两年的努力书写自己的答卷,也为其他培养单位的前进提供了参考。
学生零基础教练是大牌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这个运动项目就觉得看起来好帅啊,就和父母商量着来学了。”小运动员曹旭阳告诉记者,她在进校前并没有接触过这项运动,但是自身身体条件较好,进步神速。像曹旭阳一样,很多孩子进校的时候都是零基础,但是训练期间都特别能吃苦。“教练为了锻炼他们的意志,要求逢年过节时坚持训练,孩子们没有主动请假的。学校经常组织大家参加全国性比赛,一方面积累经验,一方面感受大赛氛围。学校经费紧张,师生们都是硬座来回。有的孩子有时为了去雪场训练坐车十几个小时都是自备干粮。”校长孙永青非常自豪地介绍,但他同时也透露,“目前学校从教学到训练以及雪具和场地的使用全部都是免费的,但滑雪这个运动项目因为要求较高,经费相当紧张。”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学校拥有全国高山滑雪冠军、索契冬奥会高山滑雪中国唯一参赛男选手张宇欣、世界单板亚军潘蕾、前八一队队长刘洋、全国亚军王铭锐、全国单板滑雪U型槽冠军张馨月、三届冬奥会选手孙志峰,从韩国回归的优秀高山滑雪教练田英梅等优秀教练。学校还邀请索契冬奥女子速滑冠军张虹与全国速滑冠军赛全能冠军刘晶出任学校名誉校长,中国冰球第一人、亚洲百年入选北美冰球职业联盟第一人宋安东担任名誉队长。“希望2022年,我们培养出的孩子能站上冬奥会领奖台,为国争光。”校长孙永青说。
体育生同样要全面发展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训练和学习如何兼顾成为鱼和熊掌的问题。但文化课的荒废不仅对运动员的全面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造成了运动员的就业去向狭窄问题。所以不同于普通体校只专注于项目专业技能培养,张家口市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学校对于体育生的文化课培养也相当重视,全学科开齐开足。学校专门成立了“艺体中心”和“课程研发中心”,为学生量身订制成长发展规划。
孙永青介绍,这些孩子在招生之初就进行了体能课与文化课的双重测试,学校通过单独编班,独立教学,组长制学习小组制度,建立科学立体的学训体系,打造具有特色的奥林匹克课程体系。平时在校时白天专项训练,晚上进行三个小时以上的文化学习,外出参加比赛时文化课老师也随队,争取做到专业学习都不掉队。记者在随机采访运动员时发现,在进校接受一年多的专业训练后,他们依然能够接上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初中二年级课本上的诗词。据介绍,学生毕业后可以报考各大体育院校,其中优秀学生可以直接转为河北省专业冰雪运动员,或者直升河北体校,并保送河北体育学院学习。
特色课程打造特色学校
如果不是冬季项目,宣化二中只是一所百年名校,如果不是宣化二中,张家口市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学校只是一所普通体校。两者的结合产生了新的化学反应。张家口市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学校不仅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它所依托的宣化二中是一所完全中学,招有初中生2500人,高中生1500人。学校正在实行“百千万”计划,即:每年培养100个专业滑雪队员,训练1000个冰雪爱好者参与冰雪运动,带动1万个家庭了解冰雪运动知识,爱上冰上运动。
对于普通学生,学校目前已出版70余册校本课程,冬季开设冰雪课程,设有旱冰场,“以轮代冰”供学生在其他季节学习。此外还积极同海内外其他学校联系,和哈尔滨体院、吉林体院、奥地利利兹比尔学校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天津十四中学、河北衡水中学等成立了“京津冀冰雪教育联盟”,举办了第一次联盟体育教师滑雪培训,京津冀青少年滑雪冬令营和京津冀模拟冬奥会,在这个过程中互帮互学,共同推动冰雪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