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到开放以市民运动会促进全民健身

  在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中,上海以市民运动会为抓手,创新举办理念,鼓励社会参与,初步探索了由“封闭”到“开放”、由“小体育”到“大体育”、由“办体育”到“管体育”的新路径,在努力让体育成为更多市民的生活方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敏锐把握契机,创新办赛理念,吸引更多人群参与
    市民运动会是上海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创新之举。2012年首创时,为更多人了解和参与体育运动搭建起平台。2016年,市民运动会再度举办,承载了更多意义。国务院46号文件的出台,推动了全民健身,促进了体育消费,市民健身需求呈井喷态势,体育发展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不能再仅仅依靠体育部门一家唱独角戏,必须改变大包大揽的老套路,勇于从传统、封闭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以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激发社会和市场主体的活力,以开门办体育真正回应好人民群众的关切。
    第二届市民运动会历时218天,围绕“上海动起来”的主题,突出“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全民欢乐”的办会宗旨。共设置65个竞赛项目、12大主题活动,举办各级各类赛事9778个、活动8058场,参与人次超千万,使市民运动会成为以体育为主题、贯穿全年的嘉年华。
    二、精心组织,充分展示体育魅力
    市民运动会整个筹办过程中,始终贯彻“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把市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项目设置上,注重满足运动爱好者的专项化健身需求,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个性化选择。办赛过程中,着力服务各类人群,抓好青少年、职工、老年人、外籍人士等人群参与。
    二是坚持开放办赛。积极推进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公开招商,召开赛事推介会和总决赛、主题活动招标会,招募合作伙伴及承办单位,让更多有口碑、有影响力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进来。据统计,在本届市民运动会的2700多家办赛单位中,社会组织有534家、企业有416家,超过总数三分之一,对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主体、扩大公共体育赛事服务资源起到了引领作用,也助推了体育类社会组织积极寻求变革。
    三是坚持整合资源。整合各类优质资源,优化赛事内容,提升参与体验。将市民运动会比赛与在沪举办的国际大赛对接,让草根选手与体育明星同场竞技;在竞赛活动中引入科学健身指导,提供健身技能培训和体验服务,让参赛市民在健身中享受快乐,获得健康。
    三、放管服并重,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坚持开放办赛并不是简单的一放了之,某种意义上来看,管体育比办体育要求更高。在市民运动会开幕前,市体育局先后制定了详尽的竞赛总则、赛事活动指南、业余等级评定办法等规章。开幕后,市区两级体育部门积极帮助各类办赛主体,协调矛盾和困难,同时十分重视办赛流程的简短。除了组织系统内的干部担任观察员,沉到赛场一线观察、指导,还专门制定了办赛评估标准,聘请了两家评估公司,对办赛各环节实施跟踪评估,形成管理机制的闭环。
    第二届市民运动会的新尝试受到上海市民的普遍欢迎,今年又创办了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千方百计吸引公众参与,努力满足各类人群健身需求。 (李雪颖整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