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族健身操舞大赛落幕“民”味十足
《草原小骏马》《壮族歌海三月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康定情歌》……一首首民族风十足的歌曲,搭配上华丽绚烂的少数民族服装和特色动作编排,让日前举行的北京市第十二届民族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洋溢着浓浓的“民”味。
社区里的“民族”情
西山机械厂社区缘梦舞蹈队是一支来自石景山的社区队伍,一首《康定情歌》跳得欢快缠绵。队长李萍告诉记者,为了参加这次比赛,大家从选曲、编排到排练,整整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因为是民族健身操舞,我们希望能在‘民’字上更贴近一点,所以在服装和舞蹈编排上下了很大工夫。比如这些‘小碎辫’、小毡帽,还有长袖大襟的长袍、长筒靴……都是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然后改良后设计出来的。在舞蹈动作上,也加入了很多藏族舞蹈特有的元素,希望尽量体现出藏族人民的那种惬意的放牧生活和热情的生活状态。”
不仅是比赛,民味十足的健身操舞也是队伍平时训练的“最爱”。“队伍一共20多人,平时一周训练两到三次,基本都是以民族健身操舞为主。主要是大家都喜欢这个,有一种民族情怀吧,都觉得民族的这些东西,有很深厚的文化感和传统感,也更有特色。”李萍说。
1200余人入围决赛
比赛中,像西山机械厂社区缘梦舞蹈队这样的队伍还有很多。据了解,本次赛事共分为大兴、石景山及地坛三个赛区进行综合预赛,共有158支队伍、近4000名民族健身操舞爱好者参赛。在经过三场预赛的激烈角逐后,最终有58支队伍、1200余人脱颖而出,入围总决赛。
在比赛之外,为了更好地增强群众参与度,主办方还围绕赛事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培训活动,并安排民族文化志愿者深入到各民族乡村、街道,为当地的基层队伍量身打造适合队员特点的民族健身操舞套路。这样的义务辅导,也在当天的决赛中展现出效果,无论是乡村还是社区代表队,从动作编排、动作质量到艺术表现、服饰搭配,整体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学生军”格外亮眼
除了社区群众,比赛中,“学生军”的表现也格外亮眼。本届决赛的58支队伍中,来自中、小学的队伍就有30 支,参赛学生达到700余人,参赛队伍数量较往年有明显提高。
北京市空港小学是这次比赛中的“新面孔”。学校去年9月刚刚成立民族健身操舞队,首次参加就闯进了决赛。据学校体育老师李莎莎介绍,目前学校开设的民族体育社团中,包含柔力球、太极扇、民族健身操舞等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每周孩子们都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参加两次民族健身操舞的学习。现在学校不仅有专职教练,民委也会派老师前来指导。
而这些“民”味十足的项目也十分受孩子的欢迎。谈到民族健身操舞,学校六年级的李佳毅说:“大家都很喜欢,因为跟其他舞蹈比起来,它更有特色,跳起来更有范儿。”
推动民族体育进校园
据北京市民委民族一处副处长韩书进介绍,近年来在北京市民委、北京市体育局和北京市教委三方的通力合作下,包括民族健身操舞在内的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进校园方面,取得了很多实质性进展。以民族健身操舞为例,由北京市教委立项、中央民族大学创编的“爱我中华”民族韵律操已经在全北京的60余所民族示范学校推广,同时本届大赛还专门设置了中、小学组规定套路,希望通过示范引领,在师生中掀起练习民族健身操舞的热潮。
本次比赛由北京市民委、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承办,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中央民族大学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