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某团官兵体能训练实施“智能化”
哑铃反握划船训练,平板支撑交替抬手,下背部紧贴地面倒蹬车……近日,新疆军区某团训练场上出现新奇一幕,不少战士对着体能“智造”方案,别出心裁的健身动作轮番上演,场面热火朝天。
刚刚利用健身球进行收腹训练,气喘吁吁的下士刘根欣喜地告诉笔者:“参加健身球核心训练近一个月来,自己仰卧起坐成绩已经提高了17个。”向手机健身软件学练体能,这不是件新鲜事。团长鲁智强告诉笔者,智能手机放开后,很多战士下载Keep、火辣健身、咕咚等健身软件,还祭出哑铃、弹力绳、腹肌滚轮等“法宝”,如火如荼练起体能。
传统俯卧撑、仰卧起坐和深蹲起“老三样”,变身五花八门的健身动作,起初,团长鲁智强心里也犯嘀咕:这些训练软件会不会是“假把式”,中看不中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团长鲁智强下载几款健身软件,发现这些软件将人体区分为上肢、核心区、下肢等十几个部分,提供哑铃进阶、五维腹肌训练、跑步核心训练等上百套训练方法,每次训练短则2分钟,长则半小时,还针对个人体能指标和训练记录,渐进性更新课目、增加训练量,碎片化、针对性非常强,就像为使用者“私人订制”健身教练。
反观营连的传统训练模式,很多官兵却反映:经常陷入把“疲劳训练”当成“极限训练”误区,用数量等同于质量;体能训练“一跑了之”,个体差异化训练体现不明显,方法单一、枯燥乏味;训练课目“年年岁岁花相似”,忽视肌肉群训练交替安排,不利于官兵身体机能全面锻炼。
“左右侧偏重俯卧撑各10次,跪姿跳跃俯卧撑20次,拉伸2分钟……”团长鲁智强又翻看中士张伟“俯卧撑进阶训练”计划,发现软件精准控制训练时间、数量,甚至每块肌肉。
团长又专门询问健身教练,通过了解专业知识,发现人体肌肉群在适当运动练习后,肌肉会出现适度疲劳,通过合理休息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和形态恢复甚至超过运动前水平,在这个阶段进行训练,肌肉力量就会明显增强,这就是训练学“超量恢复”理论。反之,如果持续高强度刺激肌肉,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甚至产生伤病。
健身软件不仅一改以往盲目加量、训练枯燥现状,极大增强训练趣味性,更让科学施训成为可能。谈及健身软件的好处,不少官兵赞不绝口。
团长鲁智强说:“健身软件是个新事物,发展总要经历艰难曲折,不能因为不了解就拒绝拥抱,要学会认识其优越性,取其精华、改良训练。”其实,战士体能“智造”并非“洪水猛兽”,反而契合时代特点、迎合官兵心理,只要大胆给官兵一个平台,也许他们就会还你一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