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办到市民身边 上海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为进一步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让更多人爱上体育运动,首届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在今年应时而生,在申城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联赛借鉴并延续了市民运动会的很多做法,以项目为基础、以赛事为杠杆,让上海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不断完善升级。
  “促进民间赛事的成长,是城市业余联赛创办的目标之一。”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介绍说,“我们希望通过全新打造的城市业余联赛,把各类赛事办到市民身边,让体育融入生活,并让市民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市民需求出发 带动全民健身

  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从今年的1月1日启动,预计到12月3日收官,几乎每个月都有100余项赛事。联赛的火热开展成功吸引大量的公众参与,不仅满足了市民健身需求,也展示了体育的魅力,让更多人热爱体育并让体育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为了满足各类人群健身需求,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在比赛项目设置上更加丰富多元,主要包含项目联赛、项目系列赛和品牌特色赛事活动三个板块。
  其中,在项目联赛中率先尝试了10个市民喜爱且参与度高、市场前景广、层级关联强的项目举办联赛,包括足球、篮球、排球、轮滑、排舞等项目。洛克公园的创始人戴富祺说道,“篮球在中国的群众基础比较高,很多人从小就开始接触和学习。在上海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人参与到我们的周周赛和月月赛中,让他们有一个展示篮球的机会,还可以以球会友。”
  项目系列赛除了一些传统优秀项目如武术、舞龙舞狮、木兰拳等,重点推出了近年来新兴时尚的路跑、城市定向、飞镖等运动项目,为了吸引外籍人士参与,还增加了橄榄球、壁球、搏击等项目。此外还有品牌特色赛事活动,如开发区运动会、亲子运动会、在华企业健身大赛、科技体育嘉年华、智力运动会等针对特定人群开展的特色项目。
  在城市业余联赛办赛主体代表经验分享会上,拳跆空(上海)体育经纪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宇谈到,在这次联赛中他们使用了高科技的电子沙袋,可以让那些零基础的人一起参与进来。跆拳道项目在青少年中普及率比较高,还可以借助孩子带动家长一起参与进来,做到全家一起参赛。

坚持“三轮”驱动 提升办赛水平

  举办一场成功的比赛,不仅要有好的主办者和参与者,还需要一个完善的体系去支撑运营。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在办赛上坚持管办分离,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轮”并转的运作模式,联赛所有项目和赛事均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承办单位,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推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社会化、市场化改革。
  上海市轮滑运动协会秘书长顾卫峰就用一个关键词来介绍他们七个月联赛的筹备和举办情况。他说:“我们希望能够做到‘联合’,首先是项目本身的纵向联合,从区县级到最后的超级联赛;其次,是与各承办单位的横向联合;还有是与大型体育赛事的联合,比如今年的全运会,我们通过城市业余联赛选拔出三支队伍,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联合。”顾卫峰坦言,举办城市联赛,让协会有效地凝聚了社会资源,形成了号召力。
  此外,坚持开放办赛也是提升办赛水平的重要抓手之一,并不是简单地一放了之,而是“放管服”结合,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上海市体育局专门设立了城市业余联赛组织协调机构,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照规范办赛、安全办赛、欢乐办赛的要求,制定规章制度,做好指导和服务。在职责分工方面,市体育局负责联赛的总体设计,包括制定统一的目标和规范,运用政策扶持、资金资源支持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推动社会及市场主体建立和发展联赛,协调赛事活动承办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以契约的形式对各办赛单位协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赵光圣在谈到从上海市民运动会到城市业余联赛的变化时说道,这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由“小体育”到“大体育”、由“办体育”到“管体育”的过程。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的举办,真正实现了“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办赛,让体育成为更多市民的生活方式。上海城市业余联赛还与今年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我要上全运”紧密结合,使得一批民间体育达人通过业余联赛的平台走上了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项目舞台,通过全运赛场检验了上海业余选手的水平,实现了上海本地的业余联赛与四年一届的全运会的无缝衔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