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利用疏解腾退土地建设健身体育设施

  “以后我再也不用大老远的骑车去其他地方踢球了,现在只要10分钟的时间,就能到达这片场地,心里别提多开心了。这真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大好事。”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甘露园中里社区的张成元,看着社区中新落成的笼式足球场激动地说道。

  “废地”变“宝地”

  生活在八里庄街道甘露园中里社区附近的居民,提到现在笼式足球场的所在地,大都知道它的“前世”。不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到处堆满废旧物品、垃圾的待开发地块。居民每每从这里经过,都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如今,随着健身场地的落成,这里成了社区中最具活力的地方。

  在八里庄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蓝万荣的眼中,曾经的这块“废地”,如今成了名符其实的“宝地”。

  他说:“以前这里是开发商的一块待开发土地,由于长期荒废,久而久之杂物堆放得到处都是。不仅成为大家的一块心病,也与当地优美的社区环境不相符。后来我们通过和开发商协调,决定将其打造成适合百姓的健身乐园。在北京市体育局和朝阳区体育局的支持与帮助下,现在这片场地已经正式服务于百姓了。”

  环境优美居民乐

  利用疏解腾退土地建设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已经成为北京市打造“一刻钟健身圈”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朝阳区六里屯街道晨光家园小区内,今年也利用闲置土地新建起了棋牌苑和乒乓长廊两处全民健身设施。

  如今,虽已是数九寒冬,但是赶上好天气,几缕斜阳通过树梢照射在健身场地,依旧能让人感到丝丝暖意,居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惬意健身。

  晨光家园社区主任张春艳在该社区工作多年,对比两处场地的过去与现在,她说:“原来这两块场地时常出现居民随意乱停车、堆弃杂物等现象,造成了很多居民的生活不便。现在,通过新建健身设施,这里不仅环境更加优美,居民也更喜欢到楼下参加健身活动了。”

  社区居民贾宝新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在他眼中乒乓球长廊的建成,不仅满足了乒乓球爱好者在家门口打球的心愿,同时也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健身。他说:“场地建好以后,居民们真的是眼前一亮。防滑地面、标准球台,一点也不逊色于专业的体育场馆。好多街坊邻居看到球场建好了,都争着学习打球呢。”

  “问需于民”与“建管结合”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在疏解腾退土地之初,朝阳区体育局就会同相关街道、社区开展了调研,真正做到“问需于民”。据朝阳区体育局群体科科长郭鹏和六里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海玲介绍,场地建设之初,会通过入户调查、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区居民人口比例、场地周围环境、居民需求等要素,再选择建设什么类型的健身场地。“这样就做到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居民的个性需求,也就避免了场地建设与居民实际需求不相符的情况。”

  场地建设好以后,“建管结合”也成为维护场地良性运转的“法宝”。通过建造方等部门,采取专人、定期巡查的方式,保证场地在后续使用时更有效且更利于维护。同时,在场地的入口处还清晰地标识了建设、管理部门的联系方式。一旦居民发现场地在使用时出现问题,可及时报修。

  场地更多更智能

  通过建设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倒逼治理社区周边环境,同时进一步推进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市民参与健身、实现健康,已经成为新时期北京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方法之一。2017年,北京市体育局紧紧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一中心工作,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使用与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把腾退空间变成服务群众的公共体育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身硬件条件。

  据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市政府把在群众身边建设509片专项体育活动场地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体育局会同各区政府扎实工作,在11月18日前完成了全部509片专项活动场地的建设工作,包括新建篮球场地55片、网球场地12片、多功能球场31片、乒乓球场48片、门球场19片、棋苑344片。在市财政局大力支持下,2018年5月底前,北京市还将建设完成700余片群众身边的专项活动场地设施。

  未来,北京市体育局还将引入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健身场地“一把锁式”管理,采取类似共享单车的技术,市民通过手机APP预约、现场扫码开锁进入场地活动。以此方便市民预约活动场地、减少人员管理成本。同时,还能对每个场地的人流量、使用频率、高峰时段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北京市全民健身专项活动场地的建设种类、地点、规模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