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民健身扎根基层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

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助力2022冬奥会

  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目标任务,着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宣传冬奥会及冰雪运动知识,动员全社会参与冰雪项目赛事和活动,扩大冰雪运动参与人口,切实推进8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2016年11月-2017年4月北京市举办了“全民健身迎冬奥,快乐冰雪圆梦想”为主题的第三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共组织群众性冰雪活动2334项次,参与人数182.5万人次,带动、激励全市461.6万人次直接前往冰雪场馆滑冰滑雪。组织冰雪公益体验课894次,参与人数11.28万人次;开展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84次,参与人数达11193人;组织冰雪健身知识大讲堂843次,参与人数达7.737万人次,让更多的首都市民了解到冰雪运动知识、冬奥常识和观赛礼仪。

  2017年11月,通过积极联合冰雪运动俱乐部、企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本市冰雪场馆资源,北京市全面启动了2017-2018年度市民快乐冰雪季和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等群众冰雪系列活动,在部分滑冰、滑雪场举办滑冰、滑雪公益体验课系列活动,开展市民互动体验。继续开展群众冰雪运动推广与健身指导,组建群众冰雪运动科学健身指导讲师团,进行群众冰雪运动推广与科学健身指导宣讲活动。2017年北京市还新建了1片900平方米室外制冷冰场和2片室外简易冰场,在具备条件的地点配置了100件滑雪训练器,并对2015、2016年已建成的1片室外制冷冰场和6片简易冰场继续进行试点运营。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北京市民冬季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正在被逐渐点燃。

  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

  “这里以前就是一片垃圾场,到了夏天气味刺鼻,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你看现在多好,这么漂亮的球场,我们又多了一个健身的好去处……”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甘露园中里的社区居民高兴地说。

  在北京市六里屯街道晨光家园社区,新建成的乒乓球长廊、棋苑等健身场地已经早早就有居民在活动,这里原来曾经是闲置的空地,由于小区停车位紧张,还时常会有车辆停放,体育场地建成后,居民多了一处健身的好去处,无序停车的现象也消失了。

  上述场地设施只是北京市近年来加大对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建设力度的一个缩影。2017年,北京市体育局紧紧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一中心工作,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使用与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把腾退空间变成服务群众的公共体育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身硬件条件。据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人介绍,2017年年初,市政府把在群众身边建设509片专项体育活动场地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体育局会同各区政府扎实工作,在11月18日前完成了全部509片专项活动场地的建设工作,包括新建篮球场地55片、网球场地12片、多功能球场31片、乒乓球场48片、门球场19片、棋苑344片。在市财政局大力支持下,2018年5月底前,北京市还将建设完成700余片群众身边的专项活动场地设施。据统计,2017年北京市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超3个亿,进一步完善了群众身边的各类场地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将“一刻钟健身圈”打造得更加扎实、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在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在实现场地设施的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务上也在不断尝试创新。记者在部分新建的专项活动场地入口处可以清晰地见到一个指示牌,上面有场地建设、运营管理、监督检查、维修服务等方面责任单位、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市民还可以通过扫描指示牌上的二维码进入用户界面,轻松实现一键式服务查询、使用指南、健身指导、硬件报修、意见建议等操作。

  未来,体育局还将引入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健身场地“一把锁式”管理,类似现在流行的共享单车技术,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现场扫码开锁进入场地活动。这种形式不仅方便市民预约活动场地、减少人员管理成本,还可以对每个场地的人流量、使用频率、高峰时段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北京市全民健身专项活动场地的建设种类、地点、规模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扶持草根健身团队,资源下沉街道、乡镇

  2017年3月,《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条例》以制度、组织、体系、政策措施为主要内容,确立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公民为主体,以基层为重点,实行政府主导、社会主办、单位支持、市场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治理框架,充分体现了“立出全民健身良法、实现全民健身善治”的主题。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北京市按照面向社会、重在基层、属地为主、财随事走的原则,将市、区用于支持基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人员、场地设施等资源交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筹配置,出台制定了系列配套实施办法和细则,将有限的资源下沉基层,惠及更多的百姓。

  北京市结合体育特色乡镇、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发布实施了《北京市体育特色乡镇标准》《北京市全民健身示范街道标准》,对街道、乡镇在全民健身组织保障、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健身场地设施配置、健身休闲活动开展、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宣传等方面进行指导、要求和规范,逐步改善社区居民健身环境,培养大众体育健身意识,推动农村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出台了《关于健身组织备案工作的指导意见》,支持公民自发组织健身团队和单位内部的健身团队,推进基层健身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健身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制定《北京市星级全民健身团队评定与奖励办法》,对于达到标准的街道、乡镇和基层健身团队给予奖励补贴,可优先建设使用健身场地设施,提供培训学习、提高技能的机会。

  体医融合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报告还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了体育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近年来,“运动是良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体育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同,在“花钱去医院”和“主动去锻炼”之间,多数人选择后者。群众中间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1,而财富、感情、事业、家庭等等都是1后面的0,只有依附于这个1,0的存在才会有意义。”

  如何实现体育和医疗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前回应群众关切的迫切需要。2017年,北京市体育局与市卫生计生委签订《体医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五年的时间,力争实现三个合作目标:一是共同发展大健康产业,促进体育与医疗产业深度融合;二是丰富北京市大健康数据网络,共同建设北京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平台,将医学体检、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膳食营养、科学健身指导等服务进行全面整合;三是探索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技术,共同建立北京市体医融合——运动健康促进健康管理模式。目前,北京市已经尝试医疗体检与体质测试相结合的试点工作,在北京市体检中心航天桥分部设立了230平方米的合作场地,具备全套健康体适能测评项目、器材及健康体适能测评师、运动管理师及营养师等专家,将对实验人群进行专业测评、处方开具调整、运动管理、营养干预、健康宣教等工作。通过试点运行,将建立起市民体质健康评价、分析数据库,研究设计健身指导方案和运动处方,实现体检和体质测试数据共享,有针对性地科学指导市民健身。未来,体育部门要和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联合调研、经常会商、激励评估等机制,齐心协力抓好体医融合各项工作落实,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跨界联合、跨界整合、跨界融合,努力形成以“生命全周期、人群全覆盖、过程全干预”为宗旨的大健康大体育理念,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质的飞跃。

  遍地开花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近年来,北京市的全民健身运动在“多元性、特色性、趣味性”上不断创新,积极开展体育与旅游、文化、休闲、医疗、娱乐等融于一体的健身活动,提高健身活动的便利化、生活化、社会化程度,打造具有品牌性、民族性、多样性的体育健身项目和产品,示范性健身活动、制度化项目业余联赛、自发性群众身边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多姿多彩。2017年全市共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2.3万余项次,参与活动人数达千万人次。全民健身体育节、十大国际品牌赛事、北京市体育大会、“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体质项目通讯赛、公园半程马拉松等市级品牌项目影响广泛;社区体育、公园体育、假日体育、休闲体育、城乡体育和各类人群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大众足球赛、市民篮球赛、农民篮球赛、市民业余排球赛等以三大球为主的群众性赛事活动如火如荼;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京津冀龙舟比赛、冰球挑战赛等赛事特色鲜明;线上马拉松、线上百万群众健康走跑等活动与时俱进。同时北京市还积极推广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广泛开展体质达标测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全年共培训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596人,举办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38期,利用全媒体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理念,普及科学健身知识。

  2017年在天津举办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北京市共有近千名体育爱好者报名参加了全项群众比赛项目的预赛,150名进入决赛。北京市表团累计获得12金16银6铜,共34枚奖牌,金牌榜、奖牌榜均位列全国第二。这充分展示了北京市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丰硕成果和全民健身事业的优异成绩,居全国领先地位。通过全运会,最大限度地鼓励全民参与,增加普通百姓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努力使其成为北京市推动健康中国、健康北京建设的重要窗口和舞台。下一步北京市将会在市运会中加入群众比赛项目,形成“全民上市运”的热潮,进一步激发老百姓参加健身的积极性,让老百姓也感受到竞技体育的快乐。

  结束语

  2017年是全面深化体育事业改革的元年,也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表现”最为抢眼的一年,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开始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享受健身乐趣,拥抱健身热潮,全民健身的参与面和普及率不断提高,全民健身的概念不断向上发芽,向下生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日渐成熟,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大幅增加,全民健身活动、群众冰雪活动遍地开花,各类群众体育赛事举办日趋常态化,体育健身科学指导更加精细,体育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成为标注体育强国建设的清晰刻度。

  全民健身在践行“体育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实现“增强人民体质”初衷的同时,更体现了新时代下人民对健康的诉求,它顺应民心,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实现全民健康、打造健康中国。2017年8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北京市始终牢记“让全体人民都参与进来”这个目标,着眼于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实现市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凝聚起庞大的群众力量,在京华大地上书写了一幕幕全民健身工作的生动实践。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