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孜勒苏军分区 提升训练成绩侧记

  北风呼啸,寒风四起,位于祖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冰封雪裹,新疆克孜勒苏军分区严格贯彻落实习主席的训令,创新训练方法,拓展训练内容,在严寒条件下,激活体能一池春水,训练热潮一浪高于一浪,成绩也是蒸蒸日上。

  冬训内容有了“私人订制”

  到目前为止,今年该团冬季体能训练仅出现一例训练伤病,相比往年,大幅减少。

  “肌肉拉伤7人,踝关节扭伤2人,软组织挫伤11人……”指着往年的一份冬季体能训练伤病情况统计表,该团团长张军荣说:“部队驻守在新疆高寒地区,最冷时气温接近零下40摄氏度,很容易出现训练伤。”

  为了寻求解决之道,去年,该团安排参谋任旭东到喀什大学体育学院及兄弟单位“取经”,并结合高原冬季体能训练特点,摸索出一套“量化精准施训”的组训模式。

  迈丹边防连上等兵李兴身体瘦弱,器械训练勉强及格,5公里成绩连队垫底……不甘落后的小李,在去年半年体能考核中由于太想摆脱后进,方法失当造成软组织挫伤。班长徐海涛为他制定了一份“私人套餐”——恢复期以强化上肢力量为主;伤好后,增强腿部力量。他跟同样存在体能短板的战友一起训练,不仅重拾自信,而且每天都能看到进步。在去年年底的5公里考核中,小李跃居连队中等行列。

  “除了训练层次有区分,训练内容也不搞‘一锅烩’。”团里还将体能储备区分为速度、力量、柔韧、灵敏、协调5项内容,细化为80个基础体能训练课目,确保官兵练好每一块肌肉、增强每一项能力。

  “黑科技”有了“运动处方”

  上学时是个“宅男”,吃饭叫外卖,爬个楼梯都喘气;入伍变“跑男”,跑道单杠轮番练,一天不运动,就觉得不自在——新战士王理想怎么都没想到,入伍四个月,自己就有了这样的“蜕变”。在这个边防团,类似的励志故事不胜枚举。

  先全力冲刺让心率达到140至160次/分钟,随后慢走,待心率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后再次冲刺,如此往复……担负军体教员的上士代振波为新战士开出了这样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背后,是各种各样的训练“黑科技”。体脂率、基础代谢率、骨密度……站在一台仪器上,短短几十秒,一个个数据便出现在屏幕上。“这是该团购置的体脂秤,便于根据新兵的肌体特征变化,及时修正训练计划。”军医刑新举告诉笔者,有了这台仪器,训练加不加强度、加多大强度均由数据说话,杜绝了盲目乱训的现象。

  高原训练有了方法手段

  这个团边防一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对完成巡逻执勤任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但广大官兵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展攀登、足球、骑术等一系列特色体育项目,从而有效地增强了边防官兵的技能素质。

  “4795”,这是吐尔尕特边防连巡逻路上一座以海拔高度命名的大山。面对犹如直立的峭壁,连长廖先伟一声令下,战士们犹如出笼的小老虎一般,争先恐后攀岩。双手挥舞着,嘴里呼喊着,气氛甚是热烈。

  “王尚栋第一名,26分45秒;白海鹏第二名,28分11秒……”连长廖先伟在寒风中大声喊出每个人的成绩。大家欢呼雀跃,庆祝自己又一次征服了“4795”的高度。

  该团每年都要组织开展赛马比赛项目,官兵将传统的速度赛马、走马、耐力赛马等基础课目与军马定向越野、马上射击、卧马观察等富含军事元素的训练课目融合,广泛开展极富特色的马上接力赛、马术列队、马术编组、马术骑乘、马背射击、飞马取物……

  “加油!加油……”一场别开生面的马术接力赛在玉其塔什边防连展开。随着连长张振宇一声令下,10余名官兵骑着军马奔腾疾驰,如离弦之箭冲入群山之中。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