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健身故事——关上音乐专心去跑步
对于不少跑者来说,在跑步时对音乐的依赖如同上瘾一样,仿佛没有旋律和节奏的陪伴,跑步是一件不可想象的枯燥事。
来自北京的资深跑友陈光立却不这样认为。为备战“厦马”,陈光提前两个月开始科学训练的课程,每周两个10公里以及一个22至35公里不等的慢速长距离跑。用他的话来说,10公里都只是“前菜”,慢速长距离跑才是“正餐”。跑慢速长距离跑是个很消耗时间和精力的事情,绝非10公里那样一眨眼就完事了,不得已必须集中注意力,这时节,音乐不光显得多余,甚至很快就变得闹心起来。
怎么形容呢?
0-10公里——无论快慢,身体都不会有太大的反应,这个阶段需要“攒着力气”跑,音乐会干扰你的布局、过早透支你的兴奋度;
10-20公里——过了这个阶段,虽然呼吸仍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是疲劳感逐渐出现,动作也会稍稍变形,此时需要的是集中注意力调整自己的身心节奏。即便是所谓“跑开了、很愉快”,但其实疲劳也在逐渐地积累,动作变形会更加加剧这种积累,收敛心神就很重要了;
20公里以后——进入这个时段,以自己目前的水平肯定已经跑了将近两个半小时,身体的疲惫、各种酸痛纷至沓来,这时候充满身心怨念,音乐只能让人感到排斥。
“我觉得正是这番慢速长距离跑训练和后来的马拉松比赛经历,让自己再也回不去有音乐做伴的阶段了,以至于前一段时间有次10公里想重新试试,赫然发现:好像时间过去了很久,却只跑了区区3公里!唯一一次稍微和谐的,是听英语小说,恍惚回到了学生时代,也仅限于此。”
事实上,就在我们的身边仍不乏中高阶跑友依然会在训练和比赛中戴着耳机,但他们是更高一层的体会和运用。陈光坦言,“我相信所谓‘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但在目前这个阶段,跑步对我而言,就是专注于跑姿的调整、聆听自己的呼吸、安排配速的变化,以及最终完成课程,这期间,暂时没有配乐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