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 “曹乒模式”闯出特色培养之路

  上海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创建于1998年10月,是社会力量办训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全年常训学生200余人,是一所集乒乓训练与文化学习于一体、专业培养青少年奥运后备人才的现代化寄宿制学校,至今已走过20年风雨历程。

  办训20载  人才“星光璀璨”

  近20年来,曹乒校始终坚持“培养具备良好文化素质和运动技能的乒乓后备人才”工作目标,发扬“敢为天下先,传承国球魂”的曹乒精神,取得优异成绩。曹乒校培养了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许昕,还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许昕、尚坤、彭飞龙等7名优秀运动员。多年来,曹乒校输送曹乒俱乐部一线专业运动员26名,另外向上海队及外省市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0余名。曹乒队员在国际、国内及上海市重大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天津全运会上,由曹乒队员组成的上海队,为上海赢得了阔别52年的全运会男团冠军,赢得了全国乒乓球最高级别比赛四连冠!

  曹乒校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宝山第二少体校合作创建),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被评为全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基地先进单位、全国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5A级单位。

  敢为人先 探索“曹乒模式”

  如今,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曹乒模式”初具规模。回忆探索过程,可谓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1999年,与宝山区第二少体校第一轮合作办训正式启动;2001年9月,曹乒校和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合作成立“上海市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2003年,在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二线基础上,上海市体育局批准成立上海青年乒乓球队,即上海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专业队;2010年,宝山区教育局、上海大学附中、交通大学、华师大与曹乒校正式签署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2011年,曹乒校与宝山区内有关部门签约共建区办二线运动队。一路走来,曹乒校集三线启蒙、二线提高、一线专业队于一体,形成了自行衔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同时,也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运动员体教结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体系。

  体教结合 培养双优人才

  自创校以来,曹乒校一贯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在“优势互补、特色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联合办学模式引领下,曹乒校和杨泰学校成立乒乓特色领导小组,形成两校校长挂帅、分管领导、老师和教练等共同参与的三级管理网络。经过多年实践,出台了《体教结合工作具体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老师、教练教书(球)育人的思想得到统一,较好地理顺了学训关系,规避了学训矛盾。

  曹乒校敢于打破常规,合理编班、名师执教、优化教学、形成特色,通过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课后跟踪管理和辅导、赛后补课和补差等方式,有效保障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历年中、高考升学率均为100%,不少知名高校都有“曹乒人”的身影。

  开展交流 回报社会作贡献

  曹乒校还利用品牌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乒乓球文化、技术交流。和奥地利施拉格乒乓球学校、日本开志国际学校签订友好交流协议;每年都有境外团队及个人来校交流训练和比赛;组织出访德国、瑞士、奥地利、日本等国家进行乒乓球技术交流和比赛。

  展望未来,曹乒校任重道远。校方表示,将力争培养更多像许昕一样的优秀人才,在国际、国内等重大乒乓球比赛上再立新功!同时,将继续在全民健身、校园开放、国际交流、乒乓球运动普及和提高方面做出更大贡献,让“国球”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