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针对体育短板打造“共享操场”新模式

  老年人健身场地少、雾霾天体育课缺位、体育休闲产业是短板……在河南,百姓以后可以不必再为这些问题担忧。4月18日,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与郑州市郑东新区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针对河南体育的短板做投资,争取补齐短板,打造样板。

  “在城区打造便民惠民的体育健身场馆,在郊区打造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体育特色小镇及户外运动休闲公园,让大家健身休闲有去处。”该基金负责人表示,这是未来基金发展的整体思路。根据以上思路,基金团队在河南省内选出了一些重点项目。

  基金联合郑东新区将推出便民惠民的体育场馆项目,依托郑东新区优质的体育场地资源打造综合性体育场馆集群。“大约4个月后,第一个‘小而美’的专业运动场地将和大家见面。”邓亚萍表示,届时郑东新区的市民享受专业的健身场馆就像去便利店一样方便。对于场馆的运营,公司会引入优质的运营团队,同时引入赛事组织、场馆预约、教育培训、体质监测、社区社交、文娱休闲、餐饮服务、创业孵化等多种商业生态,在保证体育场所公益惠民性的同时,通过增值服务实现场馆盈利和良性循环。

  未来该基金还将联合河南省教育厅筹划推出气膜进校园项目,依托校园体育场地打造学校与社区“共享操场”的新模式。“共享操场”模式是以气膜形式将现有中小学露天操场或空地改造成专业体育场馆。气膜的操场外观如同“大棚”,学生在恶劣天气及雾霾天也能够正常开展体育运动。这些场馆在课后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解决校园场地对外开放难的问题。后期引入专业化的培训及运营机构,为在校学生提供高水平的体育培训,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运动健身体验及培训服务。吸纳专业退役运动员,在提升体育培训专业性的同时,解决运动员再就业问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