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好少年大赛总决赛在北京市举行

  由中国武术协会、北京市体育总会、北京市西城区体育局主办的“《武魂·太极》杯”第三届中国太极好少年大赛总决赛日前在北京举行。

  本次大赛预赛分网络预选和分赛区预选,经过两个多月的选拔,共有来自全国12个省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48名选手参加总决赛。

  “什么是太极好少年?简而言之四个字:文武双修。其实文与武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双轮,是矛与盾,菊与刀,书与剑。国学与国术,从文武两个方面,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文武双修,更重要的是学习中国文化对宇宙和世界独有的认识和思考。”赛事创办人、《武魂·太极》主编翟越如是说。
  参加本次决赛的小选手们都是各地预赛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想赢得个人的荣誉,更想向全国的同学展现自己家乡的风貌。例如,在获得“焦作太极好少年”荣誉及进京决赛资格后,梁馨予就一直在焦作太极名师党国俊带领下继续苦练,她的目标是“为焦作市争光”。
  而北京凤凰太极公益书院的张玉君这次带领着勤读传统经典、苦练太极拳术的孤儿选手们从山区赶来参赛,张玉君特意写出自己的寄语,“好少年赛,三届流长。文武双修,德艺馨芳。公益书院,太极凤凰。孤贫孩郎,奋发自强。亦文亦武,相得益彰。”
  除了新秀不断涌现,还有很多老朋友这次也齐聚一堂。伍彦熹小朋友堪称是中国太极好少年大赛的铁杆“粉丝”,从第一届开始,连续三届参赛,已获两次金奖,今年又是第一个报名。“前两届她还是单独参赛,这次我们已经组成一支成都队。不为名利和功夫高低,就是来交朋友,这个赛事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妈妈伍思蓓快人快语。
  朱玉林则是第二次参加中国太极好少年大赛,他从6岁开始习练太极,至今已有9年。“他身体状况一直特别好,免疫力也强。选择太极之路就像种下一棵小树苗,不知不觉中就会枝繁叶茂。”朱玉林爸爸告诉记者。
  北京市武协杨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白淑萍在第一届太极好少年大赛举办时就带队参赛,本次大赛再次组队上阵,她特别希望少年们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学好练好武德拳术,养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谦逊宽容、认真上进的优良品质,继承古老的中华太极文化。
  来自中国香港的罗苑翠也是第二次参加大赛,与之同行的还有4位小伙伴。罗苑翠的父亲罗鸿希是香港太极青年团的副主席,他说:“香港太极青年团成员能来京参与中国太极好少年大赛,体现了内地、香港青少年太极的交流,我们认同新一代青少年应文武相修及积极推广太极年轻化的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
  大赛闭幕式上,来自大连、泰安、成都的6名盲童表演了《非视觉太极》,给全场带来深深震撼。北京市体育局副巡视员卢宏泽、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司马红出席闭幕式并向获得优异成绩的选手颁奖。“西城区有着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一代太极名家杨露禅、孙禄堂、陈发科等都曾长期生活在这里,现在我们正在积极申办全国武术之乡,很高兴能主办本次大赛。”西城区体育局局长包川表示。(转自7月31日《中国体育报》08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