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藏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集训营开营

  8月19日,2018年京津冀藏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集训营暨嘉年华活动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弘赫国际体育中心开幕。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体育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共同主办,经过北京市第十五届运动会选拔产生的600名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与来自天津市、河北省以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105名运动员同吃、同住、同训、同乐,将共同度过为期两周的快乐时光。

集中训练 发现体育后备人才

    北京市体育局青少处处长苏峻表示,从2017年开始,北京市开展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集训教研活动,将大赛中每个项目最小组别最优秀的选手集中在一起,邀请专业队执教,在十天半个月不等的时间里集中挑选好的苗子,更准确、细致地观察,针对性地训练,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今年是北京市市运年,在市运会即将收官阶段无缝衔接举办本次集训营,就是希望将市运会中脱颖而出的青少年运动员们集中发现,重点培养,打造北京市青少年中的精英运动员,同时对京津冀青少年体育交流合作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将援藏工作落到实处。
    据介绍,本次活动以京津冀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集训为基础,以北京市专业队教练为主教练,以各区业余训练教练为辅助教练组成教练团队,对参加集训的运动员进行集中指导和个性化辅导,帮助运动员进一步提高运动水平,同时通过集训,发现、培养和储备一批高水平运动员,为专业运动队人才选拔提供便利,为参加国家、国际青少年比赛奠定基础。

重点打造 丰富活动内容体验

    苏峻谈到,与去年相比,活动首先在规模上有了很大提升,一改之前分散集训的方式,改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将活动主会场设在弘赫国际体育中心,将包括羽毛球、武术散打、乒乓球、网球、武术套路、跆拳道、击剑、射箭、摔跤、柔道等10个夏季项目,以及攀岩、滑板、小轮车等3个极限项目在两周的时间里共同开展集训,北京其他各运动场馆进行补充。
    其次,在活动形式上也更加创新,将集训营以嘉年华活动的方式呈现。在运动员集训的间隙组织体育大挑战、趣味运动会、体育电影观赏等系列活动,以及攀岩、冲浪、滑板、小轮车等体验活动,将严格的集训与放松体验结合起来,加强京津冀藏青少年的情感交流,提升集训的效果,也给这些小年龄段的选手们一个快乐难忘的回忆。
    此外,更加注重活动体验,拍摄活动专题纪录片和活动资料专刊,由摄影师全程跟踪拍下小选手们生活的、运动的、比赛的点滴,让这些孩子们增加更多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在宣传、引领上充分发挥作用,让阳光、健康、正能量的体育运动影响更多青少年,打造京津冀青少年体育嘉年华品牌活动,增强更多认知度。

扩大基数 三驾马车共同推动

    苏峻说:“业余训练的工作围绕发现、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进行,学校体育主要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管理和竞赛,普及体育技能。但是未来在业余训练和校园体育两大工作之外,还有社会体育是发展青少年体育的第三条腿,用来扩大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数。未来由这三驾马车共同推动,向‘校园体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专业队’新型模式逐渐转变,青少年体育才能更加蓬勃发展,绽放生命力。”
    苏峻强调,校园体育需要和北京市教委、各行业协会通力合作,体育部门提供业务指导的意见建议,在标准的制定上提供保障和方法,加强学校体育的推广和普及,是主线和最大的基础。基础搭好了,“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的目标就会实现,体育人口基数就会扩大。现在传统项目特色校、“高参小”“冰雪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里面肯定会有好的苗子涌现,从学校体育中脱颖而出,成为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包括各培训机构是对校园体育的有力补充,从去年开始,我们逐渐加大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和各行业协会、青少年俱乐部以及培训机构加强合作,依托各行业协会进行管理,再和各个俱乐部建立联系,发挥社会体育的动能,开放办体育,激发全民参与体育的热情。据统计,学生每年有约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之外,因此如何让学生回归家庭、走出校园、进入社区享有体育,是未来我们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突破口。”苏峻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