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下沉基层收获多
来自北京市房山区的9岁小姑娘薛皖鲁终于站上了北京市运动会群众比赛毽绳项目赛场,她为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很久。跳绳对于她来说,是最喜欢也最熟悉的项目,此次参加市运会既是全新的体验,也是对自己的锻炼,“以前我都是参加学校里的比赛,这次参加市运会还是略显紧张,不过能有机会和其他区的高手一拼高低,我非常开心。通过市运会比赛,我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信心。”薛皖鲁说。
北京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今年5月开始,至8月结束,增设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拔河、柔力球等14个大项、24个小项的群众比赛项目。为了突出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凡具有北京市户籍、学籍以及在北京市工作、生活并持有工作居住证、居住证的非北京户籍人员均可参赛。当这些普通市民走上市运会大舞台,享受竞争的刺激,感受体育魅力的同时,展现了自我风采和价值。
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市运会群众比赛中,北京全市16个区和开发区、燕山地区依照自身实际,充分结合项目特点,将“我要上市运”预赛选拔活动与辖区日常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相结合,积极联合区教育、工会等部门,全面协调发动街道、乡镇,组织广大学生、职工、居民等代表和健身爱好者参与其中。
以平谷区为例,平谷区根据本届市运会按年龄分组的特点,年纪小的选手由教委从适龄的学生里进行选拔,青年人由体育局组队选拔,老年人组由民政局和老龄委负责,选拔出不同年龄组的佼佼者之后,由体育总会组队参加比赛。这样,既做到分工明确,落实到位,同时也保障了比赛的顺利进行。而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此举不仅可以使大家便捷参赛,还能及时了解市运会群众比赛相关情况。
不仅如此,群众比赛还充分发挥市级体育社团的专业优势和积极作用。北京市体育总会秘书长王品熙介绍,市运会群众比赛由市级12个体育社团和相关单位承接,于2017年底组建竞赛工作组。各体育社团高度重视、主动承担,按照群众比赛总体要求和安排,认真研究制定了各项目单项规程和实施方案、编制预算,有序推进报名审核、竞赛编排等各阶段工作。同时,体育社团在赛事策划、组织、实施方面的经验得到巩固和发挥,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队伍得到锻炼和加强,与各区体育局、体育总会、单项协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充分展示了在各自领域的人才、资源等专业优势。
来自延庆区的盛爱芳和队友一起参加了健身操舞比赛,作为延庆区舞蹈协会主席的她表示:“如今,健身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健身操舞为例,就是一项很有特色的运动。大家参加市运会群众比赛,不仅收获了健康,更收获了快乐。”
本届市运会群众比赛,年龄最小的选手仅7岁,年龄最长者已80岁,大家不论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同时,千余名在京居住或工作的非京籍健身爱好者也加入到市运会队伍中。体育爱好者登上市运会的舞台,极大地增强了参赛选手的灵活性,为各区全民健身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增设群众比赛项目,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对北京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更是强有力的推动。对此,北京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史江平表示,市运会群众比赛市民报名踊跃,充分反映出全民健身活动在群众中的普及程度。而增设群众项目比赛,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同时对于促进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引领广大市民科学健身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通过市运会群众比赛这一新平台,切实落实《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和《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提升了北京市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在弘扬体育文化、传承体育精神的同时,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在北京的大发展。(转自9月28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