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乒球大发展 促健身助力北京2022冬奥

  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单项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京市第十二届“和谐杯”乒乓球比赛总决赛在京举行。经过半年多的层层选拔,各路乒乓球高手在总决赛上各显身手,尽展风采。
    决赛现场,66张乒乓球台整齐摆放在体育馆中,场面颇为壮观。混合团体对抗赛、京津冀混合团体对抗赛等比赛同时进行。184支代表队,近千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小小银球你来我往,上下翻飞。场上选手比拼激烈,场外观众看得更是目不转睛,每当选手打出一记好球,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喝彩。
    来自北京市交通委的刘洋已经参与乒乓球运动十余年了,平日里和同事、朋友打场球,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这次参加“和谐杯”乒乓球比赛,不仅让他收获了快乐,还结交了很多球友。在他看来“和谐杯”乒乓球比赛是一个展现自我运动风采的平台。
    不仅如此,从2016年起,“和谐杯”乒乓球比赛更成为京津冀地区乒乓球爱好者心之向往的乒乓球盛会。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李新华除了感叹“和谐杯”乒乓球比赛规模大、水平高、组织好以外,同时认为通过这一赛事,让京津冀三地的乒乓球爱好者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她说:“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谐杯’乒乓球赛将三地的乒乓球爱好者聚集到一起,大家通过小小的乒乓球增进了了解,增长了球技。每年一到赛事开始的时候,我都非常盼望着参赛。”
    本届比赛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社会办、北京市教委等共同主办,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北京市乒协承办。从今年4月至10月在北京全市举行,共有来自京津冀三地的6946支代表队报名参赛,举办比赛11425场,参赛总人数达58万人。比赛举办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积极,凸显群众性和广泛性,体现引导科学健身、构建和谐社会的带动作用和综合效应。
    本届比赛延续往届成功经验,在活动组织上针对机关干部、青少年、职工、街道社区居民、残疾人等身体素质需要重点加强的人群,有的放矢地开展赛事活动。赛事共分7个系列赛,其中区级比赛按照行政序列由社区、行政村组织预赛,街乡组织复赛,区组织决赛,形成层层选拔、逐级竞技的体系;而其余的市直机关组、市总工会组、市大学生组等组别则大多按预、决赛制在各系统内组织比赛。此举不仅便于赛事组织,同时极大方便了广大选手就近就便参赛。
    对此,北京市体育局副巡视员卢宏泽表示,本届比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是贯彻落实《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全面实施《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重要举措。赛事本着“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充分传承赛事品牌优势,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带动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比赛严格执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项目竞赛规则,聘请包括国际级裁判在内的专业裁判进行执裁。赛事为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备起到有力助推。
    “和谐杯”乒乓球比赛因奥运而生,因冬奥而兴。比赛因“国球”的影响力,深受北京市民喜爱。从2007年创办至今已吸引超过两千余万人次参与,成为北京市参与人数最多的单项全民健身品牌赛事。不仅如此,通过赛事的举办和带动,北京全市包括乒乓球场地在内的群众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建设,群众体育活动愈发丰富,参与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多,为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转自10月17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