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惜福镇青峰社区一个小山村的变迁

  沿着崂山北麓的毛公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拾级而上,20分钟就能攀到峰顶。远眺毛公山下,是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青峰社区。
  “青峰,青峰,是因为山峰上长着郁郁葱葱的青松,这是上世纪30年代村里几个文化人起的名。以前青峰村叫凤口子,因为地靠群山中的风口。”青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战办公室主任,老青峰人杨乃宣介绍道。
  仅从“凤口子”的地名就不难猜想,这个位于青岛市城阳区东南的小山村曾经交通不便。“村里常年只有几十户人家,200多口人,村居凹处,土地不肥,只能种植果树。2008年之前,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居住条件也差,大部分住在60平方米的平房里,最老的房子可以追溯到清朝。”杨乃宣说。
  2008年,青岛市成为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为响应市政府号召,青峰社区的村民开始修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自此之后,青峰社区大打登山健身、红色旅游和田园风光融合发展牌,不但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特色旅游村,也惠及了村民。
  “村民们大都搞起了农家乐,也有售卖登山杖、红色旅游纪念品等周边产品。去年我们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村民人均23000元。”杨乃宣笑着说。
  体育改变了青峰社区的面貌,也改变了全村人的生活。“以前穷的时候,大家没有心气搞体育,现在富了,我们的舞蹈队、腰鼓队也搞起来了。今年正月初八,青峰社区的队伍首次参与了城阳区民间艺术节,我们以前可是连镇里的活动都参加不了。”青峰社区居委会主任杨友尧说。更加让青峰社区居民高兴的是,在回迁过程中,城阳区委、区政府以及体育主管部门还在这里布局了体育公园,标准足球场、塑胶草坪、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一应俱全。收入增加了、身体健康了,青峰社区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现在家家立家规、传家训、立家风,成为城阳区着力打造的“阳光城阳”品牌典型代表。
  青峰社区的变迁,同样也是城阳区近30年发展的缩影:1994年,城阳建区时,居民仍以务农为主,庄稼地随处可见,如今,位于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不但是青岛市的几何中心和陆空交通枢纽,还是生态宜居、品质活力的中心区。城阳区副区长吕永翠介绍说,当地已经实现“四个一”,即常住人口100万人,生产总值1000亿元,财政收入过100亿元,外贸进出口过100亿美元。
  城阳区发展过程中,体育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2010年开始,城阳区对群众体育活动场所及设施配套的规模、标准、数量做出明确规定,做到可量化、具体化,确保新建500亩以上商住区、3000至5000户的旧村改造社区、组团开发社区、村落型社区都配建标准综合性体育公园,并全部24小时免费开放。
  “城阳区已经累计投入9亿元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400余公里的登山路径、100多公里的健身步道以及72处口袋公园、37处运动公园。”城阳区体育发展中心主任徐立华说,“居民有了健身场所,辅以协会、社团、俱乐部的组织及专业指导,通过活动、竞赛的开展,大家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心态阳光了,城市发展更有保证和后劲。”
  正是因为意识到体育在推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多元综合价值,城阳区体育人被激发出了无穷的干劲和智慧。
  “相比于很多老城区,城阳区体育设施规划有‘后发优势’,但仍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创新举措、因地制宜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徐立华说。
  市民运动公园,总投资1500余万元,占地60亩,拥有400米塑胶跑道、标准足球场和笼式足球场7座、篮球场4片、网球场2片、门球场2片、体育器材30余组,是城阳区融合体育项目最多的一处体育公园。谁能想到,这里是由垃圾填埋场改建成的。
  足球运动公园,总投资1700余万元,占地52亩,配建4片5人制、2片7人制笼式足球场,成为当地足球爱好者的圣地。这里原来是高压线下不允许开发的荒地,如今经过论证,在确保高压线下周围20米内不会对参与健身的人群造成不利影响后,拔地而起。
  城市飞奔运动梦工厂,汇集了4家健身俱乐部,开设游泳、健美操、轮滑、瑜伽、动感单车、攀岩、乒乓球等10余个健身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15000平方米。这里是由闲置厂房改建而来。
  城阳区利用“金角银边”,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集大成者”是田村运动场。这里原本是田村小学的操场,只有200米田径场,为了改善学校体育硬件环境,辐射周边社区人群,2011年街道投资1900余万元,在河道暗渠上拓展土地,建成了400米标准塑胶场地、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一应俱全。平日里,田村小学可以在这里上体育课,每天上午七点半之前,下午5点之后,则免费向市民开放。学校设置了栅栏,保证市民运动不影响学生上、下学,市民开放期间的安全保障、场地维护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交由第三方管理,解决了学校的后顾之忧。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规划,到2020年,我们一共要建42个体育公园,不但要形成‘8分钟健身圈’,甚至要完成‘6分钟健身圈’。对于城阳区未来的体育发展,我充满信心。”徐立华说。(转自12月3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