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青岛市办实事描绘体育惠民蓝图

  “2018年市办实事第九件——健身场地建设方面,累计建成投入使用笼式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和体育公园等健身场地103处,占年计划的103%,惠及周边居民近50万人。”2018年12月28日,青岛市政府举行的发布会公布,包括健身场地建设在内的2018年市办实事全面完成。
  “建设笼式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100处”,是青岛市政府第四次以笼式足球场为主的运动场地建设列为“市办实事”项目,也是市政府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和打造“足球名城”的重要举措;是青岛市体育局贯彻全市足球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落实《青岛市足球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的重要环节。
  2015年至2018年,由青岛市体育局主导,以每年新改建笼式足球场为主的多功能运动场地至少100处“市办实事”项目进展顺利,前四年累计建成笼式多功能运动场和体育公园455处,遍布市区和城乡市民聚居地,覆盖人群近200万人,为岛城健身爱好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健身场所,丰富了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和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户外健身方便多 因地制宜受欢迎

  1月6日,冬日的青岛八大峡广场,阳光和煦,风平浪静。
  笼式足球场上,青岛市民孙金海客串“守门员”,他9岁的儿子孙睿涵,和一群小伙伴们在球场追逐,带球、盘球、过人、射门,动作娴熟……
  休息间隙,孙金海说,自己家住汶上路,经常出来带孩子活动。儿子孙睿涵在八大峡小学读二年级,踢球两三年了。“我也喜欢踢球,带他出来,踢了几次,逐渐喜欢上了。”
  2016年,由青岛市体育局和市南区投资建设的八大峡广场笼式足球场投入使用;2017年,双方又投资建设了一处篮球场。   
  离开足球场,步行三五分钟,就是一处篮球场。场内,两名少年正在篮下练习投球技巧。市民张安全说,自己单位就在附近,每到周末,喜欢带着孩子过来玩球。“海边空气好,每周来一次,孩子上初一,平时学习紧张,活动活动放松一下。这篮球场建得真是得民心。”
  笼式足球场、篮球场,是青岛市体育局“围绕群众需求,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提高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增强人民体质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青岛作为“足球名城”,足球爱好者众多,该项目也是广大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首选。
  从2016年初开始,青岛市体育局、青岛市教育局联合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现与周边居民共享,进一步优化社区市民的健身环境。目前,全市50%以上、城区85%以上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已向社会开放,其中市南区、李沧区、崂山区、即墨区的学校场地已全部实现对外开放。
  挖掘潜力同时,青岛市政府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利用5年时间建设600个足球场地的目标。实施该项计划,有助于青岛市增加体育人口,提高青少年的足球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包括山东省在内的很多省、市,都把实现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列入了工作目标。青岛市虽然在农民体育设施方面的投入呈逐年增长趋势,但由于过去只是依靠体彩公益金建设,进行比较缓慢,到2014年全市还有2000多个村健身器材配套不完善。青岛市体育局在2015年预算中进行了充分准备,结合市办实事,投入4000万元,完成农村健身工程全覆盖工作,是政府关注农村建设,为农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大好事。

便民惠民 城阳典型示范成样板

  笼式足球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安全的健身场所,最大限度满足青少年需求。由于笼式足球是封闭空间,可以提高触球机会,对青少年的技术提高很有帮助。踢球的市民吴强生说,外面的场地太硬了,脚踝容易受伤,踢球不太安全,有了笼式足球场地,安全多了。
  青岛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笼式场地建设因场地受限较少,可以在社区、学校、公园、广场等场所实施,受众面比较广泛,一般场地既可以进行足球运动,又可以进行篮球等运动,还可以作为舞蹈场地,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全时段开放。根据此项目选择场地的要求,每个场地覆盖不少于2000人,社会效益较好。
  从全国范围看,足球场地(含笼式足球)普及最好的是青岛市的城阳区。
  城阳区有37个运动公园,每个都至少拥有一块田径场或足球场,堪称“豪华配置”。城阳区体育发展中心主任徐立华介绍,目前全区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5.7平方米。
  2018年,总面积只有378平方公里的城阳区,共有37处综合性运动公园,口袋公园72处,登山路径400公里,健身步道100公里,成功打造出了“8分钟健身圈”和“15分钟足球圈”——任何一个居民出门步行最多8分钟肯定能找到免费的正规健身场所,步行15分钟肯定能找到一个足球场。
  仅仅在城阳区实验小学内,就有四块足球场地。他们原先建有一块标准足球场,后来又修了三块笼式球场。学校每个班都有男、女足球队,每学期举办的班级联赛,每次都有90多支队伍参加,校园足球搞得有声有色,热闹非凡。
  以城阳区足球公园为例,所在地原本是高压线下的荒地,经过科学规划,已经建成4片五人制、2片七人制的足球场。
  城阳不仅足球场地多,篮球场也多得让球友们挑花了眼。“出门骑车无论哪个方向,没几分钟就有篮球场。”居民李连珮说,“但我一直来百姓乐园,这里高手多。”
  2018年,城阳区下发《城阳区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意在建立完善足球运动发展长效机制,从娃娃抓起,延伸校园足球普及范围,计划到2020年,特色学校比率居全国领先水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优良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努力打造足球改革发展标杆区。

自下而上有民意 力求供需两相宜

  “一到周六周日,我就跟伙伴们约时间,过来打半天的篮球。”在李沧区李村河惠水路路段的篮球场,34岁的市民邵林说,篮球场包括标准篮球场和五人制篮球场各一处。
  “我大学喜欢打篮球,毕业后多年没怎么打篮球,主要是没有场地。”邵林说:“自从篮球场建好后,每逢节假日,心里就有了盼头,打篮球成为自己的牵挂。”
  “这两处篮球场是2016年同时建成的。”青岛市李沧区教体局体卫科工作人员石忠桥介绍,这两处场地紧邻李村河段,当年李村河在改造时,也有初步规划。
  青岛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市办实事工作中,把握的思路和原则主要包括:一是突出亮点。笼式足球和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建设,场地选择要尽量选在居民集聚地,突出实用性和便民性。力争实现连片建设,产生聚集效应,扩大足球的影响。二是面广量大。2000处健身设施,成为市民身边的健身场地,让市民走出家门就可健身。三是因地制宜,普惠于民。根据具体的场地建设不同类型的健身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征求了周围市民的意见,提供市民喜爱的健身器材,实现普惠于民。
  2018年,青岛市体育局为了加速“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体育更好地惠及民生,年度市办实事项目实施打破了“撒小面”和“平均分配”,重点向周边区市倾斜,向乡镇布局。实际建成103处多功能场地和体育公园(体育公园2处)。其中,市南区2处;市北区8处;李沧区5处;崂山区6处;城阳区9处;西海岸新区19处;即墨区15处;胶州市8处;平度市12处;莱西市10处;高新区9处。
  2018年,为了更好地发挥场地的社会效益,青岛市体育局总结以往建设使用经验,项目实施组织更严密:立足“普惠于民”,场地尽量建在市民身边;前期规划“自下而上有民意”,既因地制宜又兼顾群众呼声;建设使用管理衔接科学,指导各区市根据自身情况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措施;点面结合,防止顾此失彼和重复建设。

科学统筹 点面结合渐成规模

  市办实事实施过程中,青岛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定,成立由青岛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体育局局长,市财政局、市城乡建设委、各区政府有关领导参与的联席会议,根据工作进度,适时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调度。
    该项目责任单位为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各区(市)政府。青岛市体育局与各区市政府共同负责勘察和确定地场,并组织中标单位施工和质量把控。市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建成后资产划拨给相关区市。由各区市负责管理使用和维护。财政局负责资金筹集、支付和资产划拨等工作。今年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市体育彩票公益金安排750万元,建成后由市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补助750万元,其余1500万元由相关区、市财政或体彩公益金安排。
    青岛市体育局协同各区、相关单位,根据预算情况和建设目标,进行场地选择和方案制订,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把关,出台具体施工方案。青岛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共同研究资金使用及资产划转办法。
    目前,青岛实际完成笼式多功能运动场和体育公园455处,农民健身工程2190个,项目全部完成交付使用。
    具体完成情况:以笼式足球、多功能运动场为主的运动场地市南区18处;市北区28处;李沧区28处;崂山33处;城阳区61处;西海新区82处;即墨区64处;高新区32处;胶州市26处;平度市43处;莱西市40处。
    农村工程方面,崂山区34个;城阳区135个;西海岸新区90个;即墨区300个;胶州市390个;平度市800个;莱西市433个;高新区8个。
    笼式足球项目建设后,明显提升了当地健身设施的档次,吸引了大量人群参与健身活动,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达到了预期目标。
    青岛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民健身设施的完成,基本实现了农村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的目标,缓解了农村农民没有健身场地的问题,为农村文明村建设创造了条件,农民也可以享受体育健身的快乐。
    根据此项工作的特点,青岛市多方研究建立了确保使用后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
    企业职责方面,中标企业建立巡检制度,定期对健身路径及设施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维修人员接到电话报修时,2小时内发出响应,6小时内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到位,及时排除故障。
    社会职责方面,建立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维护信息网络。要明确联系人及维修电话,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发现故障器材及时报修,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
    政府职责方面,工程建设好后,国有资产全部转移给各区。各区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全民健身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健身设施达到使用寿命期后,各区政府负责更新。
   青岛经验和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认可,并在2018年全国群众体育现场会上作了交流和推广。(转自1月29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