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推动“文化拳”走进儒家故里

  春节期间,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曲阜市武家村、圣源村,当地村民一改往年的忙法,转向健身。如此转变是由于山东省济宁市体育局组织的“新春期间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艺太极拳志愿服务队”来到了老百姓身边。

“这样的活动很是时候”

  武家村村民平时大部分在外地打工挣钱。刚回村没几天的58岁村民武卫民,在杭州干建筑五、六年了,每年都是正月十六离家去杭州打工,腊月十八、九赶回来过年。同在外地打工的乡里乡亲一年都没见面了。以往还没到家,大家就约在一起喝酒打麻将。尽管不愿意坐一天烟熏火燎腰酸背疼,但为了不驳乡亲面子,还是硬着头皮参与。“现在好了,体育活动很多,都是正能量,参与锻炼后筋骨浑身舒坦不说,还能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这样的活动很是时候。”武卫民由衷地说。
  六艺太极拳是济宁市杨氏太极拳协会历经四、五年,通过服务全民健身实践创立,志愿服务队也得到当地市委宣传部和市体育局认可确定,参与本次志愿服务的还有济宁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的成员。济宁市政协常委、本次活动的主讲老师房俊昌介绍说:“太极拳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非常适用于全民健身,希望更多乡亲和我们一起习练起来,强身健体。”

接地气的“文化拳”

  “六艺太极拳,就是以孔子‘六艺’和健身养生思想等为主导,按照太极拳理拳法,通过一招一式感知中华文化,感悟哲理与美感,如动作名称‘揖礼而起、仁者寿肩、天人合一、任重道远、习读论语、俯仰之道、上下相亲、万仞仰止’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济宁市杨氏太极拳协会主教练邹超介绍说:“这套拳就是要习练者静下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当然,这套拳是我们的初步探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济宁市杨氏太极拳协会是一家5A级社会组织,连续4年承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儒家文化与太极养生系列活动”,以务实创新、服务基层、推进全民健身为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次活动,济宁市体育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社会反响良好。

“这样活动对我有用”

  活动现场站在最前面的65岁村民张士芹一招一式学得很认真。她上了年纪之后,整天感觉没劲没精神,到医院检查也没病,就是浑身不舒服。以前看见别人跳广场舞,自己只有眼馋的份儿。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样活动对我有用,又晃肩,又哈腰,听老师说对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疼管用,我学了不大会儿,就觉得身上热乎乎的,也舒坦了不少。”
  “为了保持长效机制,服务队与习练的优秀者建了个微信群,随时解答疑问,还可通过视频进行有效指导。”济宁市杨氏太极拳协会会长房俊昌说。本次活动持续2月17日,接下来还要去其他几个乡村。(转自2月18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