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赛事健身的动力新手实现“三级跳”
![]() |
江尚斌是山东烟台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甫一入学,就接到了参加“新生篮球赛”的任务。
“新生篮球赛是我们学校的传统,大家都憋了一口气为班级争荣誉。虽然我的球技一般,更没有参加过正式比赛,但我所在的文科班一共只有6个男生,我不参加连替补都没有,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江尚斌说。
为了短时间内提高篮球水平,江尚斌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都用于篮球训练,公共体育课也选了篮球项目。江尚斌说,篮球作为集体项目,比的既是谁的优势更突出,也是谁的短板更不明显。作为球队的‘短板’,我要做的就是提升水平,不给全队拖后腿。
努力归努力,训练归训练,真到了球场上还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和心态。“第一次上场的时候连本方球筐都搞不清楚,两腿直颤抖,经常是进攻时我方只有4人,防守也只有4人,我只能远远看着。”回忆起自己初登赛场的窘迫,江尚斌还是有些脸红,好在经过比赛这个“最好的老师”的锤炼,小组赛结束时,江尚斌已经能保证在进攻、防守时站在自己的位置,不至于让自己的球队永远“少打一人”。
“高中时更多时间都在学习,我们这代人很多也是独生子女,很少的体育锻炼时间大都选择个人项目,通过参加比赛,不但让我对篮球项目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课堂上很难教会我们,只能自己摸索、实践的东西。”江尚斌说。
如今,篮球已经成为江尚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水平的提升,他更是受邀成为班级女生队的教练,要帮助基础更薄弱的班级女生队打好女生篮球赛。
从“篮球小白”到“球队教练”,江尚斌实现了从“光脚的”到“穿球鞋的”再到“穿皮鞋的”的“三级跳”,虽然有些诚惶诚恐,但江尚斌也认为要勇于承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这些,正是通过深度参与篮球运动、参加篮球比赛获取的宝贵经验。
比赛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转自4月10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