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孟金丽:想让更多人感受柔力球魅力

  近年来,柔力球运动在江苏快速发展。2017年它被纳入全运会群众项目,2018年江苏省省运会也有它的身影。南京市柔力球队在省运会中获得双人金牌、集体优胜奖,这些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队长孟金丽的付出。

家庭氛围让她爱上柔力球

  今年43岁的孟金丽生活在一个体育家庭中,她的弟弟孟金刚毕业于南京体院体育系,堂弟孟海涛是南京体院技巧队退役队员,堂哥孟爱国是南京体育学院技巧冠军,大家庭里的孩子们也都在全国各地的体育学院就读。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使她一直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孟金丽告诉记者,她第一次接触柔力球是在2012年。当时,南京尧化街道组织了一场柔力球比赛,她当场就被吸引了。“球在球拍上不能偏离轨迹,看上去很有挑战性。”怀着好奇,孟金丽开始了解柔力球并参与其中。

辛勤付出连创佳绩

  从接触柔力球开始,孟金丽创编了6套集体自编套路、4套双人自编套路、3套广场套路,均获得省级乃至国家级比赛的一等奖。其中双人自编《黄梅戏》以独特的风格,获得了2016年江苏省比赛第一名、全国柔力球公开赛宿迁站第一名、全国中老年人交流赛优胜奖,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举办的全国柔力球总决赛第二名等多个奖项。

  目前,孟金丽担任着南京姚坊门柔力球队和南京市柔力球队两支队伍的队长。说起去年带领队伍参加省运会,孟金丽感触很深。她说,从去年四月接到通知要代表南京市参加省运会后,她就开始选曲、编排,选人和组队教学。由于参与的队员是面向南京市各个区选拔的,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的配合、默契度都受到一定影响,而且部分队员不了解省运会执行的规则与套路,自己要在带大家学习套路的同时学习新规则,难度的确不小。“当时南京市没有合适的场地训练,我就和栖霞区老体协及尧化街道的领导沟通,借用了栖霞区文化馆和尧化二公司小学等场馆。训练期间,全体队员齐心协力,放弃休息日,冒着酷暑,每周定时定点训练达四次。”

让更多人感受柔力球魅力

  2009年前后,南京栖霞区成立了柔力球协会,但是一直没有正常运作。今年,孟金丽接手了协会会长的职务。她认为,相比传统项目,柔力球不受场地人员限制,但接触起来上手不快,技术难度较高。由于技术要求和器材的原因,这项运动在推广上难于一些传统项目。针对这些问题,孟金丽正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法。目前,她带领的姚坊门柔力球队在附近的校园中设立了兴趣社团,进行义务培训,让孩子参与到柔力球运动中。

  “现在每天晚上我们的队伍都在尧化门附近义务教学,让每个对项目感兴趣的人都能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孟金丽告诉记者,今年队伍的任务是“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来的是资源,走出去的是队伍。队伍除了要获得好成绩,还要协助提高南京整体柔力球水平,加大普及力度,让更多年龄层次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转自5月16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