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而主动尝试北京市让冰壶扎根青少年
![]() |
没有基底的竞技项目是无根之木,很难成长为参天大树,支撑起一片天空。作为对场地要求极为苛刻的冰上项目,冰壶在中国开展起来难度很大。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北京对于冰壶广泛扎根于青少年的尝试积极而主动。
冰壶的开展难,很多人归因于这项运动的费用高昂。任何项目的费用都包括器材费用和场地费用。壶是冰壶运动的必需品,然而由于频繁的撞击,一般的石头很容易出现裂纹,所以冰壶所用的原石主要以只产于苏格兰克里格岛的2种不含云母的花岗岩嵌合制成。目前训练比赛用冰壶的均价在每个1万元左右,即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少有个人成套购买,多为冰壶馆提供。如果要长期练习,冰鞋和冰刷必不可少,全套大约需要4000元。而花费的重头在于训练费,冰壶场地必须由专业制冰师以严苛的标准打造,成本不菲但承载有限,因此国内的冰壶馆每条道每小时的使用费用在2000-4000元左右,最多可容纳8人。
乍看费用有些高昂,但这是否是冰壶难以开展的主因呢?其实不然,记者横向对比了在北京进行青少年冰雪运动培训的年花销:资深的专业冰球和花滑教练30分钟一对一的课程普遍收费达到400元以上,业余青少年训练一年要花费约10万元,半专业和专业青少年系统训练花费每年要在20-40万元。而高山滑雪项目,若要进行全年滑雪练习,夏天需要出国外训,据北京市滑雪协会主席李晓鸣计算,半专业青少年运动员每年需要投入40-50万元。对比看来,冰壶的训练费用并非难以承受之重。
2018年全国的冰壶注册运动员不足200人,因此当记者站在北京市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冰壶比赛现场时感到有些震惊,来自北京7个区代表队的近百名青少年冰壶运动员提着冰壶刷在场馆中穿梭。“竞技体育人才的构成必然是金字塔形,青少年是塔基,只有从娃娃抓起,将来才能‘有才可选’。所以北京市将青少年冰雪人才培养视为重点之一。”北京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副处长朱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冰壶视为区域特色的北京市怀柔区,6所小学、3所初中和3所高中的学生累计超过9000人次接触过冰壶运动。“我上小学时每个月还需要交600元训练费,初中时就完全免费了。”由怀柔区输送到国家青年队的冰壶运动员韩雨回忆到。在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怀柔区已经实现了中小学生练习冰壶全免费。其他区也在迎头赶上,在近日的一次业余冰壶赛上,记者注意到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派了4支队伍参赛,据教练杨宗达介绍,这些队员已经练习了一年多。
随着冰壶运动在青少年中的不断普及,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项目究竟对青少年发展有何益处?就此记者专访了前国家冰壶队队员,现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冰壶项目竞赛主任王冰玉。“当我们在做青少年培训的时候,很多的青少年以及家长都有这个疑问,很多体育项目都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开发智力可能棋类更适宜,集体意识的培养足球篮球排球都可以,那么冰壶的魅力以及特点在哪?我自己18年的冰壶经历总结的是,我觉得冰壶在培养青少年对情绪的掌控上是其他项目很难替代的。”王冰玉说。她表示,作为一个细节取胜的项目,比赛过程中,你的表情、动作、语言都会给队友和对手传递信号,所以不能打坏了就沮丧或者发脾气,打得特别好也不能高兴过头,不能影响群体情绪。其次王冰玉认为冰壶可以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是团队项目就都会沟通,但是冰壶的交流沟通是非常频繁的,而且对团队的沟通交流要求很高。它是一个小团队项目,只有两个人或四个人,每个人都要让自己的性格和语言表达更容易让队友接受,要能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对于青少年来讲非常重要,在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都非常需要。”(转自5月17日《中国体育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