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打造冰球名片

  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承办的2019年“北汽新能源杯”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该赛事是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委着力打造的一项青少年冰球传统品牌赛事。自2013年创办以来,比赛规模逐年扩大,赛事水平稳步提升,本届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已经是第七届。
  本届联赛所有比赛在5月18日-6月16日期间举行,为期一个月,分别在凯文冰场、浩泰冰上运动中心(马泉营)、小狼冰上运动中心、宏奥冰上运动中心、启迪冰上运动中心5个场地进行。
  今年共有118所中小学校、132支队伍、1900余名中小学生报名参赛;相较于去年,参赛学校数量增加13所,参赛队伍数增长12支,参赛运动员数量增长约400人,总比赛场次达到325场。
  本届联赛竞赛组别分为初中组和小学甲A、甲B、乙、丙、丁组共6个组别。在本届联赛中,小学甲组首次实行升降级赛制:按上一年度校际联赛成绩分为A、B组,A组为上一年度甲组前8名的球队,B组为上一年度甲组第9名(含)以后的球队。A组的7-8名将参加下一年度校际联赛B组的比赛,B组的1-2名将参加下一年度A组的比赛。
  据北京市冰球协会副秘书长邢寉介绍,首次尝试升降级赛制,有助于让同水平的球队在一个组别中比赛。相近水平的球队竞技,将很大程度上减少大分差出现的几率,提高比赛效率。此外,升降级赛制也有助于增加球员在比赛后的获得感,从而进一步培养孩子对冰球的兴趣。
  “今年有很多新的学校参与进来,与已经参加了7届联赛的队伍相比竞技水平有差距。”邢寉说,升降级制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有的学校冰球竞技水平高,比如史家小学的飓风冰球队就连续获得6届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甲组冠军;有的学校则是第一次参加联赛。
  从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到现在冬奥会脚步临近,北京作为东道主让“冰雪热”持续升温,以实际行动践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创办于2013年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正是应冰球队员与家长对更多比赛的需求而生。如今这项应群众希冀而生的赛事已从最初的12所学校180人,1块冰场上打28场比赛,成长为如今的118所中小学,132支队伍,325场比赛,1900名队员的大型联赛。赛事与运动普及推广互相促进,共同完成7年间10倍的增长幅度。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运动的增温,北京市的许多中小学校纷纷组建校队、校冰球社团,着力推动冰球在校园中的开展。同时,他们也成为了北京市冰球运动的中坚力量。
  据邢寉介绍,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的举办,为北京市培养了大批冰球人才,冰球人数和竞技水平在国内都处于领先位置。在去年全国U系列比赛中,北京队拿到了8个冠军中的5个;即将在6月举行的全国冰球锦标赛中,北京市有3个男队和1个女队参加。北京队走出国门,受邀参加世界青少年冰球邀请赛,与世界强队对抗。
  在助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助力2022年冬奥会的大环境下,冰球作为北京着力打造的“城市名片”,正在逐渐成为广大青少年新的交流载体。(转自5月31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