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创新破解“健身去哪里”难题

  每天清晨,占地60余亩的盐城市盐南高新区体育公园热闹非凡。跑步、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的市民络绎不绝……家住橡树湾的王女士热衷跑步多年,她高兴地说,最近几年,盐城的体育设施增多了,大家锻炼更方便了。
  为破解“群众健身去哪里”的难题,盐城市通过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新建体育设施等方式,让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爱好的市民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盘活存量,推动学校设施向社会开放

  3月14日,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要求今年底,全市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在保证教学需要和校园安全前提下,全部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
  为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市教育局、财政局、体育局日前印发《盐城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财政资金补助奖励、学校年度考核评比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盐城市体育局还将全市体育部门所属的14家公共体育场所全部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扩大增量,完善体育设施布局

  “这里环境好,设施齐全,每天晚上我们都要过来跑跑步、打打球。”家住盐南高新区的市民对家门口的体育公园赞不绝口。据了解,盐南高新区体育公园于2017年7月开工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2018年初建成对外开放,是盐城市首个以体育、休闲为主题的特色公园,全部对市民免费开放。
  近年来,盐城市各级政府累计投入300多亿元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人均体育设施面积2.5平方米,健身步道达740公里,总里程列苏北第一,建成“江苏省体育公共服务示范区”。全市县级体育设施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四个一工程”全覆盖。此外,所有乡镇均建有多功能运动场,所有行政村建成了“体育健身工程”,在大市区219个社区和18个街道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改革创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

  日前,盐城市体育局、体育总会出台了《市体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挂钩服务市属体育协会分工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今年上半年,盐城市正式启动《盐城市城市体育事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城市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城市体育资源的战略整合、城市体育与城市经济的融合、全民健身的普及与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度设计。
  此外,各级体育部门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转自7月18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