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 科学先行——专家谈科学健身

  8月8日全民健身日即将到来,在群众锻炼热情高涨的今天,如何科学健身、有效健身,将“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日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发布,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对此,总局科研所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主任徐建方说道:“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体育是健康促进的有效手段,也是健康投资的最经济方式,作为体育科研机构首先要倡导科学健身的理念,使大家逐渐形成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观念。依托体育总局、卫健委、教育部各项大型活动,以及相关机构的各种平台,科研所一直在开展宣传普及工作,首在意识的提高,同时利用各种途径传播各种科学健身知识。”

  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的首个科普健身推广项目“科学健身中国行”几年来在全国50个地市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开展近百场系列科普健身讲座,累计受益人数超千万人。同时,针对大众普遍存在的“不健身”和“不会健身”的问题,科研所还成功策划并组织推出了“科学健身18法”,得到社会广泛关注。通过研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练就有效”的科学健身小妙招,倡导全民参与、积极引导科学健身。此外,微信公众号转载累积阅读量近百万,也为百姓的科学健身提供了基本遵循。

  徐建方说:“作为体育科研部门,加强科学健身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以及健身方法的研发也是我们的基本工作。围绕健康促进,强调健身的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去年的‘科学健身18法’基础上,今年将围绕肩、颈、腰等开展健身方法的研制,以及适宜不同人群的健身方法研制、开发出不同形态的产品,为大众健身提供更多形式的服务。让大众健身方面的成果向社会需求转化,也让竞技体育成果向大众健身共享,形成更多的大众健身产品。”

  现在,科研所的国民体质监测车穿梭在全国各地,一辆辆流动的检测车不光为大家进行体质检测,更重要的是也把科学健身的理念宣传到了更多地方。据科研所国民体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冯强介绍,国民体质检测有助于系统掌握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为更多人的科学健身提供了身体依据。“现在群众的健身趋势突出针对性、个性化、精准性,越来越多人引入一些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监控自己的锻炼负荷强度和运动量,这说明大家在运动中越来越依靠科学。针对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慢病的运动处方,也越来越多地开到了不同人群,大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的锻炼,提高力量、心肺适能、塑形等。同时,围绕学生体测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冯强说道。

  科健中心副主任王富百慧长期从事体育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及健康传播与科普推广工作,对青少年和老年人这两大健身重点人群也在进行研究。她负责的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创新模式项目在北京实施建立了老年体医养结合社区实践“样板间”,根据各街道老年人的需求制定健康指导服务,设计包含体医养结合、健康讲座、运动实操、心理驿站、营养康复等,专业、科学、安全、有效的系列指导服务。 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方面,她也呼吁更多的孩子走出教室、走上操场和户外,多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

  对此,徐建方也表示:“体质水平与健康水平息息相关,要关注孩子的心肺适能、协调性、灵敏性的锻炼,以及适合年龄段的力量练习。学生的体质测试不能考50米,我们就只练50米,而是需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并且需要培养体育爱好,使他们爱上一到两项体育项目并积极投入,才能真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转自8月6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