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员申勇:游泳安全多个环节不容忽视

  夏季是游泳健身的旺季,也是参与者意外伤害的高发期。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可能成为受伤害的主体。这样的意外事件常见诸媒体。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7月5日,一名68岁老人在深圳盐田游泳馆游泳时溺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死者女儿称其从视频监控上看,偌大的游泳馆,在事发时却只有一位安全员在现场,导致老人溺水后抢救不及时。
  据搜狐网报道,7月21日上午10时16分,严某(女,13周岁,厦门市集美区人)在福建省南靖县龙山镇某游泳池参加游泳培训过程中不幸发生溺水事故,发现溺水后,现场家属及教练先行施救,随后120医护人员赶到进行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 
  “现在的健身房缺乏正规管理,根本没有做到应有的管理和安全保障,本来去健身房是为自身健康投资的,结果现在游泳馆居然会发生溺水事件,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加大整治。”在北京海淀工作的小伙子王东辉在朋友圈感慨道。对此,有着多年专业救生员考评经验的申勇说道:“在游泳馆的溺水事故我们首先有一个责任认定的问题,要看游泳馆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再看馆内是否配备相应数量的救生员,以及救生员是否有救生的资质证书和培训,游泳馆是否有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救生员都有自己的主责区,在10秒内救生员就要扫视一遍自己所在的区域,有情况发生及时发现,并且20秒内一定会把人救出来,并迅速进行评估判断,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申勇向记者普及着游泳馆的救生流程。“从2008年开始,游泳馆救生员开始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育总局人力中心职鉴部门和中国救生协会都在进行不断地培训以及年审工作,每年审核一次,看是否继续符合救生员标准,同时也看是否了解最新的救生技术和规定,所以国家在这方面还是很重视的。”
  “一个游泳馆需要多个环节形成闭环来严防事故发生,从设备维护再到水质处理,从救生人员再到所有游泳者,大家应该共同提高防范,保证游泳馆的安全。现在的游泳培训非常多,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而这些游泳教练的上岗除了要有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之外还要有救生员证,这其实也说明了我们在判断自己或者判断别人是否会游泳的标准上也存在误区。会游泳不是说你会蛙泳、自由泳这几种泳姿,而是首先你是否有遇到危险的自救能力,懂得基本的自救,其次是否有判断周围环境的能力,例如游泳馆的救生员是否在位,各类救生器具是否齐备,游泳馆的配套设施是否能够保证你安全,这样才能安全、放心地游泳。”申勇提醒道。(转自8月14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