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学习技能享受快乐

  147家单位承办,开展52个体育项目,组织近500期夏令营,这个暑期,由上海市体育局委托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牵头组织开展的2019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上海站)暨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为上海全市18岁以下的孩子们送上了一份“‘沪’享运动、共同成长”的运动福利。

  炎炎夏日,超过1万名青少年在夏令营(上海站)里走上运动场,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超过5万名青少年首度在爱心暑托班、安心暑托班里体验到体育项目技能培训课程的魅力……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这项突出公益性的惠民工程,促进了申城青少年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也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体育项目活动中度过了一段充实、快乐的暑期生活。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36期扩容到500期

  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上海站)暨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于2018年首次创办,旨在进一步推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青少年体育技能普及工作及上海市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以公益冬夏令营的模式为家长解决假期青少年的运动难题,帮助青少年掌握2至3项运动技能,进而推动体育项目普及,扩大体育人口,挖掘后备人才,为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打下基础。

  今年体育夏令营以“沪”享运动、共同成长为口号,以服务上海市18岁以下青少年为中心。夏令营突出“项目类别多样化”,除足球、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25个热门引导项目涵盖其中外,还设置了帆船、铁人三项等18个适合儿童青少年学习掌握的自选体育项目,共面向全市各区的青少年开设主题夏令营近500期。

  为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丰富假期生活,上海市体育局今年突出“承办主体多元化”,广泛发动多方力量,以“政府引导、社会举办、多元投入、体现公益、依托平台、共同监管”的模式,使夏令营范围覆盖全部16个区。

  在发动各区体育系统、团市委合作单位等基础上,上海市体育局首次召开了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推介会,为各类社会机构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夏令营推向市场化运作,并非任之发展。上海市体育局要求夏令营举办单位“组织实施专业化”,优先考虑具有精英培训实力的社会俱乐部申报,促进青少年体育普及与提高工作协调发展;在全市遴选青少年体育的优质供应商。此外,夏令营要求技能培训达到专业化。所有上岗的教练员或体育教师须有资质证书,每期不少于5天或课时不少于10次,每次不少于1.5小时,人数不少于 20 人并配备2名教练。在培训后对青少年进行运动技能测试, 作为学会的重要依据。

  经过近一个月的申报审核,最终确定了147家单位参与今年的夏令营组织工作,总期数也从去年的36期扩充到今年近500期。

  获得承办排球项目的资格韵颖体育中心,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量身定制了主题嘉年华活动。现场为孩子们带来排球示范课程、传球入框、反弹入框、亲子抛接球等一系列亲子互动项目。看着孩子们欢声笑语,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在场边也会心一笑,“非常高兴地看到家长带着孩子们,共同来参与排球嘉年华活动。看到每位同学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充满了自信!”

价格普惠突显公益 更多孩子走入“社会运动场”

  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是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体育局的品牌项目,是政府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服务,承办项目就是承担了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所展现的不只是俱乐部或者企业的形象,更是政府的形象。

  举办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初衷,是希望所有的上海青少年能真正享受运动的快乐,在体育项目中收获成长。今年的体育夏令营突出“公益化”特点,覆盖全部青少年群体,并根据面向人群的不同,对参与申报承办夏令营的单位进行三类不同程度的资助和补贴。

  全额资助项目主要针对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困难家庭青少年开展公益夏令营,比如为智障人士、残疾人士配送“阳光体育夏令营”,对困难家庭子女开展“送温暖夏令营”等,按照培训青少年人数进行全额资助,承办单位不向青少年收取任何费用。

  差额资助项目是针对所有青少年的普惠性项目,坚持公益性为主,按培训青少年人数进行差额资助。收费标准低于相关体育项目培训市场平均价格,并接受物价部门及青少年家长监督。

  无经费资助项目则是承办单位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签约后可授权使用夏令营标志,可在夏令营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布招生信息。待夏令营结束后,经第三方评估公司评估,以奖代补。

  三种不同的资助方式,不仅使体育夏令营这项惠民工程的覆盖面延伸向全体申城青少年,让更多的孩子在这个夏天能够以公益的价格享受到体育培训,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也给予了想要报名夏令营的家长和青少年更多的选择空间,走上广阔的“社会运动场”,在积极运动中感受体育魅力,在挥洒汗水中度过一个难忘的暑假。

  上海市闵行区蓁蓁体育俱乐部,是今年体育夏令营差额资助项目入围单位之一。这家俱乐部曾举办过上海市趣味田径运动会,在田径教学和办赛方面有着丰富经验。首次承办暑期青少年体育夏令营,蓁蓁体育特别邀请了曾打破110米栏全国纪录的上海田径队教练、“亚洲短跨王”陈雁浩,全国国家队运动员、国家青年队教练张洪弟等田径圈里知名教练,前来授课。

  得知夏令营有高水平的指导老师,今年12岁就读于上海小学的钱昀萱第一时间就报名了。“我真的很喜欢跑步,平时在学校对田径短跑项目充满兴趣,还加入了校田径队。”第一次参加田径夏令营,钱昀萱收获颇丰。“挺不错的,从基本动作、加速跑、百米训练等都有很大提高,这些在学校的体育课上是无法学到的。”钱昀萱的奶奶介绍说,孙女坚持练田径已经两三年时间,这样的夏令营很值得来。“感觉很有意义,有专业的教练和指导老师帮助孩子提升。我们觉得蛮幸运的,今年她就小学毕业了,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参加。”

  大小朋友融入在一起的集体活动,即使彼此间运动水平有所差异,但在体育夏令营里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身体和心理层面都得到锻炼。在钱昀萱奶奶看来,夏令营带给孩子的成长比获得技能更重要。“孩子在家里也很枯燥,本来同学间就需要多交流。在夏令营既锻炼了体能,又能促进心理等其它方面的成长。如果没有年龄限制,我们希望每年暑假都来。”

  田径夏令营兼顾选材和零基础普及,通过配置业界顶尖教练,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帮助有田径训练基础的孩子提升成绩。对于那些未跨入专业门槛的孩子,夏令营通过设置体适能教学、减速伞阻力跑等趣味训练项目,让零基础或初学者激发兴趣,学会更好的坚持。

  参加的孩子最小仅有4岁,有些家长特意从宝山区每天骑着电动车将孩子送来,早上6点多就出门,路程要一个多小时“刚开始目的很简单,孩子学习比较枯燥,希望来锻炼身体,丰富暑期生活。”孙杰说,来了之后意外发现有许多专业的田径教练,而孩子的运动接受能力也很强,“尽管比学校体育课要累,可孩子非常开心,参加夏令营后明显活泼了很多。”

  由上海明势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的体育夏令营,免除所有课程费用,吸引了450名学员参与其中。乒乓球教学课上,孩子们认真反复练习托球绕圈、颠球、挥拍等动作,教练认真且耐心的教学,让家长们点赞感谢,不少孩子学有所获,回到家中依然处于运动后的兴奋状态。

暑托班“朋友圈”扩容 配送运动新技能

  每到暑期,社会的家庭普遍反映孩子托管难,爱心暑托班、安心暑托班成为缓解举措之一。与往年不同,今年暑托班“朋友圈”扩大了,上海市体育局首次加入,与团市委、市教委等相关机构合作,向全市爱心暑托班的小学生配送体育项目技能培训课程。增设体育课程,丰富了暑托班内容,促进小学生学习运动技能,为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打好基础,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今年暑期,上海市体育局对全市16个区500余个爱心暑托班进行了全覆盖的体育项目技能培训课程配送,配送棋牌、武术、体适能、跳绳、跆拳道、篮球、足球、空手道等项目的技能培训课程,共计派遣了390名教练员,配送了7879个课时,惠及了5万余名小学生。

  市体育局加强对暑托班体育项目技能培训课程的管理,要求所有教练员统一教案、统一培训、执证上岗。同时,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所有暑托班的体育课进行监管、评价。通过随机对1500名爱心暑托班学生的采访,学生对体育配送课程的满意度均超过90%;通过对近3800名家长的采访,接近98%的家长明确表示希望明年爱心暑托班继续配送体育课程;超过93%的家长表示体育配送对孩子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技能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影响。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秘书长周战伟说,体育夏令营对接“爱心暑托班”和市妇联针对双职工家庭开设的“安心暑托班”,成为这些暑托班的有力补充,一静一动,给予青少年在暑托班里多一种运动的选择。

  特色体育课程“大餐”备受欢迎,黄浦区老西门街道团的爱心暑托班,以弘扬国学文化、传播文明修身为主题,通过学传统武术、上国学课、做非遗手工等课程,让社区小朋友开眼界、长知识、学本领。在复旦科技园小学操场上,进行着爱心暑托班里开设的跳绳体育课程。家长闫一鸣对体育配送大加赞许,“暑期我们就怕孩子用眼过度,为了保证他每天运动一小时的目标,想了各种办法。现在爱心暑托班增加了体育课,有专业体育俱乐部的教练,还不用额外交费用,真是解决了我们家长的一大难题。”

  科技体育课作为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暑托班点位的特色课程,一直备受家长及学生的追捧。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市芸海青少年模型俱乐部连续五年承办虹口区爱心暑托班,主动承担社会公益职责,积极将科技体育特色课程普及给小朋友,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今年联手将乐高、建筑模型、创意模型制作、航海模型、航天模型、编程等科技体育课程调整适合小朋友的难度水平,“直供”暑托班,并协同大学生、高中生志愿者共同带领小朋友动手制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特别邀请2018年航空模型世锦赛冠军支正毅为学员讲授航天模型课,把不懈努力、代代传承的精神传递给小学员。支正毅不仅用趣味、生动的视频讲述飞机结构及发展历史,还带领大家动手制作,为学员答疑解惑。

创新服务不忘初心 夏令营成学校体育课延伸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当前全社会都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体质健康水平仍是青少年素质的短板。“小胖墩”、“小眼镜”、脊柱侧弯等问题愈发常见,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上海市体育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以市场培育、社会力量参与为核心,扩大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量,共同为申城青少年奉献优质的体育培训服务。以今年夏令营为例,创新服务能级和塑造品牌层面,积极鼓励奥运以及非奥项目一起加入运动“菜单”,涉及项目从去年11项上升到超过25项,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提供更多选择。

  夏令营在设计、报名、实施等各个环节,突出上海特色,认真落实夏令营安全和医务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开营前,上海市体育局编制了《冬夏令营工作手册》,并对承担夏令营的社会机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从了解政策、规范运作、完成目标、安全保障等方面开展培训,确保夏令营承办工作的有序和规范。

  为了真正提升夏令营品质,上海市体育局还对参与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申报的单位进行第三方的评估和验收。这份评估涉及对承办单位的具体培训内容、家长满意度、出勤率进行考核,从而督促申报承办方为青少年提供一次保质、保量的夏令营体验。

  让孩子在锻炼中成长、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上海市体育局希望将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打造成为学校体育课的一个延伸,让孩子们在这里学到更多校园里学不到的体育技能,感受独特魅力的体育文化。在体育活动现场,总能听到铿锵的音乐、嘹亮的喊声,看到孩子们精神抖擞、快乐参与的生动画面,正是上海体育部门暑期开展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初心。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表示,“体育健身、健美、健心、健智,学会体育技能,热爱一项运动,这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今后,上海市体育局将以双休双假为重点,全力推进冬夏令营工作,力争将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上海站)暨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打造成市民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吸引更多的申城青少年走进运动场,掌握体育技能,激发运动热情;同时期望借助体育夏令营的平台,涌现一批青少年体育的业界精英。(转自8月29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