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交流 押加比赛考验力量和耐力

  “牧区的牧民闲暇时拉一拉,方便时玩一玩,展现的是牧民力量和勇敢的较量。”青海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教师殷生宝说。殷生宝虽是汉族,但高原生活让他看着与少数民族并无两样。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殷生宝带领六名运动员代表青海参加了押加比赛。

  “六名队员中有三名藏族,两名蒙古族,还有一个回族。”殷生宝介绍,“在藏族地区,押加比赛开展得很普遍,农闲时,在牧场或田间,人们把背带或腰带连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练习或比赛。我们的运动员除一名大学生,其他都是青海各地的牧民。节假日时各地都会进行押加比赛,比如那达慕大会,还有牧区村一级、乡一级、县一级、州一级,每一级都有这项比赛,同骑马射箭一样,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

  赛场上,在热烈的背景音乐下,两名运动员趴在地上,脖子上套着同一根长绸布带,正在做赛前准备工作。“嘟——”一声哨响,双方运动员四肢着地,往相反的方向奋力爬行,布带随之被拉直绷紧,角逐异常激烈。“押加是勇敢者的运动,在脖子上拔河,考验的是力量和耐力。”殷生宝说。

  来自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运动员尕玛东智今年27岁,在他的记忆里,不管是在体育活动中还是家乡的喜庆节日,押加总是最热闹的。“押加在我们的生活里虽然不是一个专业的体育项目,但藏族和蒙古族群众非常喜欢它,还有木球、民族式摔跤都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借着这次机会,我们想让更多人看到这项运动,并且参与进来。”尕玛东智说。

  “现在,我们学校设有很多民族特色体育活动,还开设选修课推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像摔跤、押加,就是想让大家对民族特色体育活动有更深的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需要保护,只有传承和发展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目前我们各院系,如蒙学院就经常举办押加、摔跤比赛,校运会也在不断慢慢扩充民族体育的比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些运动员的力量不是很好,但他们积极参与,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有一个积极认识,这样更能增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殷生宝说。(转自9月10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