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长存 表演项目点亮民族体育盛会

  取自福建畲民酿酒的健身舞蹈《竹韵酒香畲山春》、天津武术的代表《回族重刀》、来自广西壮族“敬牛节”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地牯牛》、雪域高原的藏族《抱石头》、来自青海的《土族轮子秋》……在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194个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表演项目依次上演,贯穿运动会始终,展示了民族文化与传统体育相融合,民族服饰、生活习俗与艺术表演有机结合的热闹场面,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其中来自湖北的土家族表演项目《黛帕黛咕嬉秋》在现场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节目源于苗族传统节日“赶秋节”,讲述苗族青年男女为庆祝丰收,穿着苗家盛装欢聚在苗寨,参与打秋千、抵杠、打苗拳等各种娱乐健身活动。编导兼教练田茂林说:“在节目编排的一年多时间里,统一训练时间是最难攻克的一关。孩子们白天上课、晚上排练,整个暑假都没有休息。”队员们顶着湘西的高温,甚至强撑病体,训练起来没有丝毫的松懈。田教练说:“不言放弃的体育精神和由衷而发的责任感,让大家坚持下来。当然了,我和队员们也都希望能拿个好名次。”

  田茂林虽是土家族但却潜心研究起苗族文化,“中华民族一家亲嘛,希望通过苗族传统节日与民族性体育活动的结合,来传播苗寨文化。”

  而吉林队的《长白鼓韵》仙气飘飘,身穿朝鲜族传统服饰的两个长鼓舞队用变化多端的鼓点和技巧,来体现两个队伍互相比赛的情景。领队黄海月说:“这次表演我们增加了民族的体育元素和文化展示,用打鼓的形式来表达朝鲜族人民在长白山下过着幸福生活的景象。运动会给了朝鲜族传统的跳板、长鼓一个展示的舞台,我们也很愿意参加。今年的表演项目都非常有特色,也非常有竞技性。”

  东道主河南则将空竹球和中华射艺搬上了表演舞台。来自河南漯河的回族选手吕向阳将空竹球演绎得惊险刺激,不管是从哪里飞过来的空竹他都能准确无误地接到。“因为我每天都在练啊。”从2012年在漯河公园跑步的时候见到空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七年,“过去我二百多斤,现在一百多斤,身体因为空竹变得灵巧多了,和大伙玩得也非常开心。”

  《中华射艺》的编导兼教练吕家灿希望通过参加本届运动会,不仅传承射艺这项传统文化,还想通过表演将射艺推广到全国,推广到所有民族。“射艺文化不是个别民族的文化,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通过参加比赛,我们和各个少数民族同胞交流、相互学习、共同传承。”(转自9月12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