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科结合打造智慧社区健身中心

  2004年建成后的徐汇区康健社区体育场是上海市首家社区体育场,占地13000平方米,设有足球场、篮球场、健身跑道、羽毛球馆、乒乓球房、健身苑点、百姓健身房等设施,全年无休已成为社区运动的“大心脏”。
  经过十五年运营,场地老旧、设施老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无法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在上海市体育局与徐汇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徐汇区体育局与康健街道打造了区内首家智慧社区市民健身(健康)中心,将原先130平米的百姓健身房升级为1000多平米的综合性健身空间。
  中心建设了一套智慧管理系统,建立“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老年人、残障人士专属运动空间,并引入了“互联网+”智慧健身房、全息沉浸式多媒体运动教室等多个特色锻炼场所,实现以全人群、全时段、全功能、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型运动中心。
  一楼的“乐活空间”专为社区老人锻炼使用,所有设备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定制,包含了心肺功能锻炼、等速肌力训练、微循环促进等专业健康设备。还可以提供健康问询、体质监测、运动锻炼等服务,体测数据会自动上传云端向会员提供查阅报告,并定制和跟踪锻炼情况,引导更科学有效地健身。
  中心还特别建成了“全息运动教室”,采用沉浸式的光影教学环境、图像化的引导系统、智能交互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的记录、引导、交互、反馈、可视化训练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后台大量的数据模型分析反馈训练结果的变化提供娱乐化训练体验,让运动训练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从而增强青少年训练的乐趣,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此外,门禁、节能、监管、灯光控制、客流量监管等方面都体现了智慧健身的元素,从安全、能耗、便捷、科技等层面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健身者的便利性与舒适性。健身中心还会统计会员锻炼时间等信息大数据,分析跟踪锻炼群体的需求与偏好等特征,适时调整优化服务内容。
  近年来,上海积极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升级工作,依托“互联网+”助力形成新的服务模式,不断给市民健身带来更为智慧、便捷的健身环境。除徐汇区外,在杨浦区、长宁区都纷纷出现了精准服务的社区市民健身(健康)中心,从市民实际需求出发,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落地社区,实现“5至10分钟健康生活圈”,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提升了上海体育健身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转自1月8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