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北推进“三个全域”建设 为市民健康休闲谋福利

  近年来,浙江宁波江北区秉持“让体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理念,通过体育设施“全域”共建、学校资源“全域”共享、服务效能“全域”共治,着力打造公共体育服务的“江北样板”“江北品牌”,先后获得全国群体先进单位、浙江省群众体育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2019年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9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47.7%,位居全市前列。

做好“三结合”,全力推进体育设施“全域”共建

  如今,江北做到规划设计与项目建设“同频共振”,体育设施布局日趋合理。首先,体育设施与公园建设相结合。投资4亿元的“公园+体育”典范工程滨江休闲体育公园已于去年投入使用,此外,建成双古渡体育公园、慈城云鹭湾公园、洪塘体育文化公园等,机场北路斜坡体育公园、湾头E体育公园、奥体中心临时体育公园、水上运动主题公园等一批项目正在谋划建设中。

  其次,体育设施与山水资源相结合。北山休闲游步道、姚江干提绿道,以及五湖片骑行道,无一不是将体育融入历史人文和青山绿水,增加了市民都市休闲的好去处。目前,又在慈城云湖规划建设高标准山地自行车公园,积极谋划引入国家级、省级山地自行车赛事,与民宿、亲子游等相结合,打造休闲健身基地。更依托姚江打造水上运动休闲基地,建设水上运动主题公园。

  该区还积极利用边角地、闲置地,合理规划建设如孔浦足球中心、洛克体育公园等市民锻炼场所,这正是与“三改一拆”相结合的具体实践。

破解“三难题”,全力保障学校资源“全域”共享

  近年来,江北一直大力探索校内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新机制,该区30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全部对市民开放,日均健身人群达到5000以上。

  完善顶层设计,破解“制度不足”难题。江北专门制定管理办法,明确学校体育资源开放的责任主体、开放模式、操作程序等,且定期对开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暗访。同时,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所需的日常运转和设施设备维护经费,此外更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全体进校园锻炼的人员购买公众责任险。

  创新运营模式上,破解“力量不足”难题。该区引入社会机构实施专业化运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通过引入17家体育协会和俱乐部作为专业第三方,参与业余时间或节假日运营,并开设相应特色体育课程,弥补学校专业管理力量不足的现状。与此同时,为保障学校体育资源开放长期可行,还建立成本补偿机制,实行无偿使用和低偿使用相结合的办法。

  采取完善防控体系,破解“安保不足”难题。江北活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市民无卡化“刷脸”进校认证。此外,校内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除在教学区增加隔离和监控系统等措施外,更与周边社区、街道以及公安等部门共同制定风险防控实施方案和突发事故紧急处理预案,确保做好校园及周边安全保卫工作。

整合“三资源”,全力提升服务效能“全域”共治

  一直以来,江北都在着力丰富多种类型的体育服务供给,并通过开源管理,进一步推进体育服务多样化、专业化、便民化。其中,引进“高端”资源,打造龙头引领是首要抓手。该区以打造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为目标,与中体产业集团合作建成国内首个“体育+商业”模式中体Sport城综合体,以此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在硬件扩充的同时,注重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通过中体、洛克等品牌团队先后进驻,为区域体育服务升级奠定新基础。

  如今,追求“时尚”是当下人群的一大生活方式,江北主动搭配“时尚”资源,将体育与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慢生活的需求相结合,滨江体育公园、姚江干提生态绿道、云湖片区骑行道等配建慢行、慢跑和慢骑等“三慢”绿道成为都市休闲运动好去处。此外,不放过“潮”元素满满的滑板、轮滑、单车、攀岩等时尚运动、极限运动项目,如投资400多万元打造全国首个SBSX滑板中心,寓体育与时尚、潮酷于一体。

  江北还充分吸纳社会资源,保障持续发展。率先探索体育管家模式,以“五清”(责任清单要清楚、健身知识要清楚、健身人群要清楚、场地器材要清楚、活动组织要清楚)标准,优选群众身边的体育管家,减轻了基层的公共管理工作压力,得到浙江省体育局的高度评价。(转自4月17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