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户外跑步有讲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住北京的景鹏一直在为一件事情发愁,就是究竟该如何参与跑步训练,他说:“疫情发生之前,我通常都会到奥森公园跑步,平均每周三至四次。然而,疫情发生之后,我就暂停了跑步。这两周,随着户外锻炼人员的逐渐增加,我也到户外跑了几次。但是由于公园限流,我选择了在家附近的马路上跑步。最近我看到有文章称在路边跑步不利于健康,我便有些苦恼,到底我该如何参加跑步训练呢?”

  对此,宁夏体育科学技术中心研究员余小燕表示,像景鹏这样疫情期间在路边跑步的人群确实有不少,要说在路边跑步不利于健康,这需要根据具体地点具体分析,余小燕说:“首先,在大城市中,路上行驶的汽车比较多,而汽车排出的尾气属于有害气体,在这种情况下跑步,的确不利于跑者的身体健康。其次,马路上不少路段都属于车辆与行人混行路段,跑步爱好者如果不注意,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再有,相对于运动场或专业的健身步道,马路上多为坚硬的沥青路面或是水泥路面,跑者在这样的路面上长时间参与跑步,对于脚踝关节等部位冲击较大,这些都是在马路上跑步不利于跑者健康的因素。但是,如果是在车辆不多或者是乡村等地方,在保证安全且路面情况适宜的情况下,也可酌情参与。”

  同时,余小燕说:“现在,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仍处于疫情防控阶段,因此在参与跑步时还需谨慎。对于生活在低风险地区的人们来说,可以适度参与跑步,但最好是在公园、运动场等地方,这里不仅空气质量好,而且路面多以土地、专业跑道为主,有利于跑者健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疫情期间大家最好以独自跑步为主,不要约着三五好友一同跑步,要做到不扎堆、不聚集,同时要与其他人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对于生活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们,暂时不建议大家在户外跑步,尤其不建议在马路上跑步。因为这些地方大多有外出佩戴口罩的要求,而参与跑步这样的大运动量运动时,佩戴口罩会造成呼吸受阻,易产生憋气等现象,时间一长还有可能出现胸闷、眩晕等症状。因此,建议这些地区的跑者,可以利用跑步机或是居家原地跑步等形式进行锻炼。如外出到户外参与健身时,最好以健步走等需氧量较小的运动为主。倘若所处地区的公园或运动场,比较空旷且人员较少时,适度参与跑步也可,但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除了要选对跑步的环境,跑步的运动强度同样需要特别注意。余小燕表示,心率可以反映运动的强度,心率与运动强度呈直线关系。也就是说,运动时心率越高,则运动强度越大。余小燕说:“在实际情况下,跑者可采用最大心率百分比的方法对运动强度进行分级。其中,最大心率可按照220减去年龄来计算。比如,20岁的健康成年人,最大心率为220-20=200(次/分)。掌握好适合自己年龄的最大心率以后,还需要了解三个区间,即运动时心率在40%至54%最大心率范围内为小强度;在55%至69%最大心率范围为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大于70%的最大心率为大强度。因此,根据跑者不同的跑步需求,参考适合自己的心率范围,控制好运动强度十分必要。一般来说,由于疫情期间不少人的运动量都有所减少,因此在恢复跑步时,一定不要追求高运动强度,5至10公里的距离,保持中等的运动强度比较适宜。”

  除了自行计算,现在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开始出现在大家身边,像带有心率测量功能的手环、手表,心率带等,也都是跑者可以采用的装备。这些设备不仅测量便捷,而且相对准确,一些功能全面的设备,还可以在运动时对人体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出现心率异常,则会及时发出提示。

  余小燕表示:“不少人都认为运动健身是一件多多益善的事情,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观念,以跑步来说,一般每周跑步三至四次左右,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剩下的时间,可以选择散步、健走等运动。女性还可以选择瑜伽、健美操等进行辅助锻炼。男性可以选择器械练习等。中老年人则可以选择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转自4月27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