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强化体教融合 推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迈上新起点

  2005年起,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连续四轮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6年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基地”;2017年被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先后培养出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工作者。江苏省徐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吴南宁说:“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和关键所在,更是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根基。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作为徐州市“体教融合”的样板示范单位,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以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抓手,不断强化‘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完善系统化、科学化、数字化管理体系,优化健康、积极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步入高效快速发展轨道。”

  历经多年的实践与思考,体育运动学校以“五个一”工程为导向,构建体教融合新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夺标”为宗旨,以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抓手,制定了以高定位、高标准带动学校向体育和教育现代化方向发展,打造全国一流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目标,逐步形成了集训练、教学、保障、科医、管理五大资源融会贯通的“五位一体”管理体系。依托先进的实训基地,市体校先后与江苏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徐州新元中学、徐州求是小学等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和人才输送协议,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享、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结合实际,积极借鉴、吸纳、融合优质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校本运行机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有效深化了学校办学理念、加速了规范管理进程、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

  如何在有限资源和激烈竞争面前谋求更大的发展,是体育运动学校近年来研究的主要课题。吴南宁说,随着体育事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改革僵化的闭门办学传统,拓展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力量聚力共赢势在必行。在保证体育运动学校作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思维,拓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社会空间,特别是在体教融合方面寻求突破是必由之路。

  吴南宁介绍,三年前体育运动学校便开始尝试探索体育系统与学校和社会力量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模式,旨在充分整合社会场馆资源、体育系统优秀教练员资源与普通中小学学生资源,将专业训练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将体育教育与社会力量相链接。通过青少年培训的市场化运作,有效解决了学校训练经费相对不足、训练空间和条件有限等制约瓶颈,形成了以“我”为主、学校体育、社会俱乐部三足鼎立、良性竞争与多维合作的良好互动模式,实现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聚力共赢、和谐共生的发展态势。

  吴南宁认为,体育运动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体育特长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在未来,将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创新思维和勇敢实践,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路径。(顾宁整理)(转自5月19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