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区AI赋能体育课堂

  在大家的印象中,“口哨+秒表”是体育老师的“标配”,但在深圳市福田区华富中学日前举行的《体育与健康》学科在线教学研讨及观摩活动中,体育老师王俊璎仅用一个iPad就监测到学生体育课上的各种数据,参与检测的学生只需佩戴智能手环,iPad就能实时记录学生的心率、运动步数、消耗卡路里等多个数据。这是该区学校从传统体育课向AI赋能智慧体育课迈出的一大步。
  一段时间以来,深圳福田区教科院体育教研组以培养学生“持续运动的能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为目标,一直在进行AI赋能智慧体育的探索和研究。当地AI赋能智慧体育项目的开展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随意跟风,在此之前,AI赋能教育一直是福田区教科院的研究课题。体育教研员们在多年的教研过程中,也一直对智慧体育有所思考和探索。福田区教科院体育教研员李晓东深耕体育教研多年,对体育教育发展做了前瞻性研究。他从5年前就开始研究“学校、家庭、社区三元联动体育新模式”,希望学生们离开体育课堂后,也能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该课题也一直在推进中。李晓东说:“在疫情发生前,我们就开始策划‘体能天天练’这个小程序了,准备年后推出,后因疫情开展线上教学,于是我们就迅速推出这个小程序,希望能帮助学生进行居家锻炼。”
  特殊时期,福田区体育教研核心团队利用互联网率先搭建了“家校锻炼一体化”的体育家庭锻炼平台——“体能天天练”微信小程序,实现在校有教师指导教学、在家有家长监督打卡,做到可视化的体育锻炼和有实效的监督打卡机制。小程序里创编了适合各个不同年级学生居家运动的动作,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锻炼身体。福田区的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练习内容,让体能保持在基础水平。随着深圳市中小学校陆续复学复课,为确保复学后体育学科教学和校园体育活动正常开展,日前,深圳市教科院和福田区教科院联合在华富中学举行了疫情防控期间《体育与健康》学科在线教学研讨及观摩活动。
  此次观摩活动中,华富中学体育组结合学生疫情期间居家锻炼的情况及初三学生面临体育中考的实际设计了一节展示课,课程内容以体能恢复为主,中考考试选项练习为辅。为了让这节课达到预期效果,李晓东和教研组多次来到华富中学,带领该校体育组的老师和这堂课的执教教师王俊璎进行5次磨课研讨。最终,这节课选取莱格尔中低强度的音频为载体,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进行有节奏的折返跑,把原本20米的场地距离改为15米,又因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增加了17米间距和14米间距,练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测量脉搏和自我疲劳等级随时调整适合自己的场地,做到因人而异,科学施练。
  “中考选项分组练习中,学生选练的均为中考方案中新确定的项目,总体掌握情况不理想。为了缓解学生压力,选择了动感节奏音乐、励志的歌词作为背景,缓解情绪,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王俊璎认为,虽然复学了,学生依旧要坚持居家锻炼的好习惯,家长和孩子应每天坚持打卡“体能天天练”,让居家锻炼成为每天必备项目,实现家校联合,不断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目前,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正在进行“基于体质健康分析及运动负荷监测对学生体质提升项目”,选取了20所小学和10所中学作为AI赋能智慧体育课堂的实验校,进行实践。实验校的体育课将借助智能穿戴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运动数据采集、可视化教学、锻炼数据分析、家校互动流转等应用场景,赋能体育精准教学,解决传统体育教学“难量化、难记录、难监督、难分析”的问题,满足体育教学管理“智能化”、教学过程“数字化、可视化”和教学数据“精准化”分析的教学需求,减轻体育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课堂实效性,达到提升学生体质的目标。(转自6月18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