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预约不锻炼渐成健身新趋势——预约虽好但要科学规划

  为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各地体育健身场所陆续恢复开放,从恢复开放的体育健身场所情况来看,各地体育部门按照“分区分级、分类分时”原则,对公共体育健身场所采取防控措施,网上预约申请、出示健康码、入场登记、测量体温、锻炼中保持安全距离等要求已成为健身运动场所管理常态,大众健身方式逐步转型,预约制渐渐成为出门健身的“标配”。
  对此,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马青梅表示:“预约健身的好处是,运动场馆实行限时限流开放,能够严格控制人数,避免人员聚集,防范聚集性疫情风险。”马青梅认为,“锻炼身体要长期坚持才能收获成效,可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往往很难坚持下来,有时练着练着就放弃了,而预约场地、时间的健身方式可以增强运动的仪式感、获得感,预约前做好健身规划和目标,在心理上也会更容易将运动进行下去,监督自己不会半途而废。”
  这一点也得到了运动人体科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师宋超的认同。在他看来,预约制健身可以有效掌控自己的运动计划,有助于人们进行科学而规律的运动。运动健身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指望通过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来快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可使免疫器官中的脾脏产生白细胞的能力大幅降低,那样会使身体消耗过大,反而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预约制健身可以让人们养成制订运动计划的好习惯,督促健身者持之以恒。
  此外,面对“无预约不运动”的新趋势,从事健身教练行业多年的张弘弛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预约制不仅让健身更安全,也让健身环境更优质。“我所在的健身房改造后重新开放,顾客需凭预约健身。以前健身房可以容纳约80名会员同时锻炼,现在限定每个时间段内,健身房里同时锻炼的会员不超过30名,这样一来,健身器材可以充分保障每名健身者的需要,虽然健身的人数少了,但是健身者有了更充裕的活动空间,还能更多地接受教练的单独指导,教练也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为健身爱好者提供系统的健身指导。线上预约、制订计划、线下指导,从‘随心练’到‘系统练’,健身者拥有了更优质的健身环境。”
  不过宋超也建议,面对预约锻炼,健身爱好者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预约,制订科学的运动计划。“人们应以中、低强度的健身运动为主,锻炼时间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最好不要超过90分钟。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应以舒缓的有氧运动为主,适当配合一些力量锻炼。人们锻炼前一定要做足准备工作,进行有效的热身活动来使身体适应接下来的运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后也要进行有效的放松活动,以便可以使身体恢复平稳状态,这样人们才能够保证更科学、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
  特别是现在已经进入盛夏,天气越发炎热,宋超建议,大家预约健身应尽量选择气温比较凉爽的早晨或傍晚的时段,锻炼时尽量选择空间开阔、人流较少的地方,如果气温过高,应当避免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并在运动前后适当补充水分,避免身体出现脱水、虚脱的现象。(转自7月15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