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聚人气 场地有保障 渝北市民在运动健身中收获幸福

  “我们每天都到这里锻炼,宽敞、方便,还不要钱!”在重庆渝北区体育馆的健身广场上,一群身着统一服饰的大妈们舞动着手中的太极柔力球。可爱的孩子们有的在练习打乒乓球,有的在玩轮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享受着运动健身带来的快乐。

  健身广场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闹场面,只是渝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个缩影。为积极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近年来,渝北区通过举办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区运动会、区残疾人运动会、区老年人体育运动会、迎春登山比赛、中央公园全民跑步季暨接力马拉松比赛、武术比赛、中年男子篮球赛、工间(课)间操活动比赛等不同人群的区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引领市民参与健身锻炼。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他们利用新媒体提供线上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开展渝北区全民健身月线上跑步活动、太极拳线上大赛,发动辖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不断扩大全民健身社会影响力。

  与此同时,他们还十分注重发挥体育协会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全区共有21个单项体育协会,拥有会员数达20万余人,拥有健身俱乐部、健身团队200余个,并从中选拔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2961人、好体育人志愿者824人,基本建立起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保障全民健身有人组织、有人实施、有人管理。

  为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活动和比赛,渝北区专门制定了《体育比赛奖励办法》。不管是市内还是市外,只要到渝北来参与比赛,取得比赛成绩,都能获得相应比赛奖励。

  为了给市民健身创造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渝北区加大投入积极推进三级体育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建成投用区体育馆、区全民健身中心和3个体育主题公园、5个社区体育公园、7条登山步道、26条健身步道。此外,积极完善镇街、村居体育设施建设,建成19个镇街全民健身广场、17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安装5919件健身路径,建成54个社区健身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97.23%。截至目前,全区体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区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3.6531万平方米,每万人足球场地数达到0.18块,每万人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54平方米。

  20多年来,渝北区还一直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全国武术之乡”建设,建立起以武术协会为龙头,以武术馆校、镇街文化服务中心为骨干,以村(社区)武术辅导站为网点的武术组织网络体系,大力开展武术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的“六进”活动,全区常年习武人数超20万。此外,渝北体育工作者创新编排的“巴渝武术操”成为渝北区富有地域特色的全民健身精品体育项目。(转自8月5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