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开放免费健身——南宁:场地功能更齐备,分类更合理
为解决好群众“去哪儿健身”问题,广西南宁各大公共体育场馆从2010年陆续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部分经营性体育设施也积极参与,为市民提供免费开放时段。
邕江两岸亲水步道和体育设施,早已成为健身爱好者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场”,两岸滩涂绿地,建设有多种体育场地,包括羽毛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气排球场、足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等。不仅如此,随着智能体育场馆的配套管理升级,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上线,市民还可以享受到场馆查询、地图导航、线上支付等一系列便民体育服务,截至2019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78平方米。
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南宁市民依然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参与健身,运动氛围不减,“目前形势下,开展居家健身,这种形式蛮好,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在家庭里面随时运动起来。”市民李哲说,居家健身的形式,虽然可以满足部分健身需求,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健身场所的功能,体育场地网上查询、线上预约、免费开放,为市民提供了更充足的体育场地设施和更便利的健身服务。
越来越便利的健身设施,让南宁市民的运动热情逐步回归,且越来越高涨。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南宁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已基本开放,绝大多数南宁市民选择走出家门锻炼身体,其中,60%以上市民倾向在小区、广场、公园、体育馆等公共活动场所健身。
南宁市民李立华说:“建设功能更齐备、分类更合理的市民健身场地可以吸纳更多人群加入健身大军,健身场地建在群众身边,市民健身才有去处。”(转自8月19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