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闲置土地上想办法 在运营模式上花心思 贵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持续增长

  生活越来越好,健身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将运动场地建设的让群众“触手可及”?如何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全国各地千方百计想办法,贵州体育交出一份满意答卷。近年来,贵州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利用闲置土地扩建健身场地,通过场地改建丰富健身设施,给群众带来了良好的健身体验。在总局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随处可见的体育馆、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错落有致。

考虑群众实际需求 统筹场地设施建设

  位于贵阳市河滨公园的健身小广场,是贵阳市体育局2016年协调市级体彩公益金资助15万元建成的,丰富多样的健身器材是周边群众健身的首选之地。这座占地面积不大的公园,每天总有市民陆续入园,不论是在健身步道快走,还是在健身器材锻炼,人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天还有多支广场舞队在这里欢乐起舞。
  “这里每天早上可热闹了,跳广场舞的、跑步的、健步走的、打太极拳的……”正在一旁健身的朱金萍告诉记者,有了公园里这些锻炼场地和健身设施,运动锻炼正逐渐成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
  推进群众体育的社会化发展,首先要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贵州在规划体育用地时,充分考虑群众健身的实际需求。当记者踏入花茂村和苟坝村,青山绿草尽现眼前。苟坝会议会址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见证了村落间快速发展的变化。体彩公益金资助3万元,为当地修建了一条全民健身路径。
  “以前村里的老百姓除了务农,没有主动健身的意识,现在来这里打篮球、跳广场舞、散步的人很多。”作为花茂村的脱贫户,李明钢站在村里崭新的篮球场上说道。

多措并举 为健身场地扩容

  碧水蓝天下的体育公园,山水之间的健身步道,高楼林立下的健身中心……贵州健身场地扩增量,不仅在闲置土地上想办法,还在运营模式上花足了心思。
  麻郎垤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彝族村寨,坐落于贵州的淤泥河乡西部,荡秋千是深受当地彝族群众喜爱的一种传统娱乐体育项目。为此,贵州省体育局和省体彩中心给予资助,为麻郎垤村建造了三个结实耐用的巨大秋千。在麻郎垤村的文化广场,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不同类型的秋千,最高有八九米高,宽也有三四米。据淤泥河乡麻郎垤村党支书部书记余二龙介绍,荡秋千是彝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通过开展这些民族体育活动,为麻郎垤村带来和吸引成千上万旅客来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旅游,三年来,到麻郎垤村旅游的人超10万人次,促进当地经济增长60万余元。
  全面升级后的贵州省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涵盖健康风险筛查系统、精神压力检测、慢性病康复系统、血液循环康复系统、运动损伤修复、代谢排毒太空舱、生物电经络调理系统、中医经络艾灸系统等仪器,满足各项体质测试的要求,为群众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指导。贵州省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国民体质监测室主任屈进表示:“自2000年以来,贵州省连续投入体彩公益金,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总计服务超百万人次,有效传播健身知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记者经过走访发现,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向往。在总局协调体彩公益金资助下,贵州扩充体育场地建设,群众健身设施持续稳定增长,多样化的健身锻炼用地,让体育更便利地走进人们生活,同时洋溢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健康的追求。(转自9月28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